錢的增速,明顯放慢……
原創 劉曉博
【特別提示:本文是對最新財經數據的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2月9日,股市紅盤高掛。
上證指數大漲71點,收出了近期罕見的光頭陽線,給億萬股民送上了一份賀歲紅包。
收盤之後,央行公佈的一組數據,卻喜憂參半。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廣義貨幣M2的同比增速,回落到了個位數。
根據央行報告,截至2021年1月末,中國的廣義貨幣M2餘額為22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
而在2020年12月末,中國的廣義貨幣(M2)餘額為218.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上圖是2019年以來M2增速的曲線圖,可以看出:疫情爆發之前,中國的M2一直維持在9%以下。
飆高到10%以上,是在2020年3月以後。兩位數的印鈔速度(M2增速可以理解為印鈔速度),只維持了10個月。
再看一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這是一個比M2更寬泛的概念,也可以理解為另外一個體現 “印鈔速度”的指標。
根據央行最新數據,2021年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9.74萬億元,同比增長13%。而在上個月,社融增速為13.3%。
上圖是2019年至今的社融增速,從2020年8月反彈到13%以上,最高見到13.7%。最近3個月見頂的跡象也非常明顯。
央行是怎樣把“印鈔速度”降下來的?
其實很簡單,通過控制逆回購或者中期借貸便利(MLF)等的數量,就可以減少基礎貨幣的增速,進而降低M2衍生的速度。
但今天央行公佈的數據,不全是壞消息,還有幾個好消息。
比如1月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前市場的預估為4.6萬億元。也就是説,雖然增速降低了,但增量還是不錯的。
而1月的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4.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6.1個和14.7個百分點。
M2增速回落了,M1在增速在飆升,兩者之間的剪刀差在擴大(上圖)。而M1增速大漲,對股市是個好消息。
M1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現金+企業活期存款”等。流通中的現金比較穩定,M1增速大增往往是企業活期存款上升造成的。這意味着,企業手裏有很多活錢(銷售回款或定期轉活期的錢),要麼是傾向於短期內投資出去,要麼是準備給員工發放年終獎。
總之,這些錢都是“偏熱的錢”,比較容易進入股市或者樓市。
如果企業不願意投資的時候,往往會存定期存款。而企業定期存款,不包括在M1裏,而是在M2裏。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1月的金融數據裏,有樓市的“喜訊”:
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58萬億元,同比多增2252億元。分部門看,住户貸款增加1.27萬億元。
去年(2020年)1月,全國人民幣貸款增加3.34萬億元,住户部門貸款增加6341億元。
跟去年同期相比,大致同樣的貸款總增量(3萬億多億),但住户貸款增量卻實現了翻倍,從去年的6300多億猛增到了今年的1.27萬億。
住户貸款,就是居民家庭和個人貸款。中國人貸款主要幹什麼,不用我多解釋了。
這些錢源源不斷流入市場,樓市要變得更冷,顯然是有難度的。
另外,央行在日前發佈的“2020年4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裏,有一個專欄專門討論“合理評估居民部門債務風險”。
央行認為:
我國大約有 20%的居民債務與經營性活動相關,剔除後我國居民槓桿率在國際上處於合理水平。
我國居民部門的經營性債務,主要來自個體工商户的經營性貸款,也有一些個體户使用消費貸、信用卡資金經營週轉。2020 年上半年末,BIS 口徑的我國居民槓桿率為 59.1%,已接近歐元區和日本;但剔除經營性居民債務後,同期居民槓桿率降至 46%左右,在國際上仍處合理水平。
當然,央行也提出:“我國居民部門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宏觀空間也已不大”,“要高度警惕居民槓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
整體而言,從央行的表態(居民槓桿率降在國際上仍處合理水平)和實際數據(1月新增住户貸款1.27萬億)看,樓市的環境並不冷。
這也符合我之前的判斷:2021年樓市整體會比2020年暖一些,但政策不支持深圳、上海這種上漲較多地區繼續漲。華北、東北、西部、中部偏冷的城市回暖,是合理的。
至於股市,正在走出我説的“第二個頭部”。看起來,有超越第一個頭部的可能性,至少從今天看,氣勢很旺。
但不管怎麼説,整體的“印鈔速度”已經見頂了。
所以,這可能是市場最後一段比較歡樂的時光,也是機構開始減倉的時候。事實上,很多機構已經減倉了一輪,但他們貨比較多,需要第二個頭部來減倉。
央行表態,不會急轉彎。但從M2增速和社融增速看,轉彎已經開始。
之所以要轉彎,是要防範資產泡沫、金融風險以及通脹,當然還要防範貧富差距拉大。
A股的第二個頭部,大概率在“兩會”之前構築完成,或許會略有提前,或許會走出複雜的三重頂。
由於每個人情況不同,持倉結構不同,逃頂策略也不應相同;另外,極少數超級牛股是不在乎大盤漲跌的。
仍然維持二三季度股市將有一輪較大幅度調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