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強勢可能在今年至少二季度三季度還會延續,因為它是符合經濟學,特別是西方經濟學的規律的。今年股市的主旋律是盈利驅動。
短期有些攔路虎,包括,長債利率的上行、通脹、美元反彈,以及美國聯儲官員對於貨幣政策措辭的一些微調,這些其實都是影響風險偏好,但是,不影響資金面寬鬆的格局,也不影響到企業盈利。
今年3月初就跟大家講,美債收益率上行今年不是個系統性風險。恰恰當海外風險釋放的時候,是個機會。在中美大國博弈的這樣的宏觀大框架下,我們要用政治經濟學的思路來看美國的政策抉擇。
中國經濟復甦之後的政策選擇,中國的狀態跟美國是反過來,我們是預調、微調。我們這一次跟2010年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復甦之後我們更加主動地進行調控,預調、微調。A股股市在2010年從4月份跌到了6月份,這一次從2月份跌到現在,本質上是緊信用引發的。
在一個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做正確的事,最終才有可能勝出。所以,政治經濟學的框架分析政策選擇,當中國經濟好的時候,反而要踩踩剎車,而當大家擔心經濟、風險暴露的時候,反而不用太擔心了。
二季度是黃金坑,現在要考慮的不是割什麼肉,而是要考慮到未來機會、性價比更好的地方在哪裏。今年重要的底部4月底基本形成。
港股的未來方向是民企,是新經濟,是互聯網,是可新消費,是生物醫藥,這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那麼A股未來會更偏向於什麼?偏向於硬科技、硬實力、製造業,偏向於國企,剛好跟港股是一個互補。
以上是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在陸浦投資2021年高峯會論壇上分享的觀點,
張憶東分析了美債收益率上行背後的根本原因,以及為什麼歐美可以用MMT(現代貨幣理論)指導來刺激經濟,對美債未來的走勢發展也給出了判斷。在他看來,中國資本市場當前並未面臨系統性風險,二季度很可能是黃金坑,今年重要的底部4月底基本形成。同時,對於未來港股以及A股的發展方向,張憶東也給出了明確答案。
01
美股的強勢符合西方經濟學的規律
或延續至三季度
首先從海外的角度來説,近期的波動並不是熊市的開始,而只是風格的重新再平衡,是一個估值體系的重構。
美股在2020年創了一個記錄,成長風格(的相對回報)超過了價值風格50%。上一個峯值是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時候,那個時候成長風格比價值風格也不過超過了30%。
去年面對疫情,大家甚至覺得人類會不會還能存在、經濟還能不能恢復,這是不確定的,與此同時,歐美史無前例地大放水。所以,那些未來增長確定性強的資產的估值明顯提升,成長的風格顯著超過了價值風格。
然而,隨着疫情逐步控制,特別是中國,我們去年3月份開始就復工復產,全球到了去年四季度整個復甦的邏輯開始深入人心了。美國從去年11月到今年的3月底,像能源、金融、原材料、工業等復甦受益的價值股,明顯地跑贏了成長風格,價值風格比成長風格佔主導的指數表現也要更好一些。
而未來兩、三個季度,我們認為整個行情的價值風格還會繼續,復甦所帶來的盈利驅動的風格也還會繼續。
在去年年底我寫年度策略報告,展望2021年的時候,當時我説,做多中國,港股牛市、A股不是熊市、美股也不是熊市。當時,很多A股的投資者覺得説不會吧?他們那時覺得美國經濟一旦復甦了會收緊,而美股泡沫那麼大、估值那麼高,覺得今年的美股凶多吉少。
但事實上走到現在,我們看到的美股其實非常強,而美股的強勢可能在今年至少二季度三季度還會延續,因為它是符合經濟學,特別是西方經濟學的規律。什麼意思?就是當經濟復甦的時候,但刺激政策並沒有收縮,盈利增長可以消化估值,那麼,特別是那些估值相對合理的地方,盈利超預期了,就帶來了戴維斯雙擊,行情呈現估值和盈利的雙向驅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羅素3000、道瓊斯指數是不斷在創歷史新高。
美股在四季度可能會有一些不確定性,就是10月份以後。10月份以後是什麼?我們將看到的是美國2.3萬億美金的基建計劃大概率會推行。而推行的同時,有沒有可能把加税的計劃也一併推動?大概率是有的。
所以,相對而言今年四季度之前,美股就有可能對於復甦透支了,進而經濟進入到加税帶來的經濟負面的影響。但是,至少二季度三季度,美國經濟的強復甦會維持。
總結下來,我們認為美國這輪復甦是非常符合典型的西方經濟學,今年股市的主旋律是復甦、是盈利驅動。短期有些攔路虎,包括,長債利率的上行,通脹美元的反彈,以及美國聯儲官員對於貨幣政策措辭的一些微調,這些其實都是影響風險偏好,但是,不影響資金面寬鬆的格局,也不影響到企業盈利。
02
美債收益率不是今年的系統性風險
上行空間不大
美債收益率的上行基本,目前告一段落,二季度在高位震盪了,也許還有一點空間,但空間不大。
總體來説,一季度推動美國償債利率飆升的核心變量是供給關係。特別是從2月初開始,美債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從1%上到了3月中旬的1.71%左右。
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去年12月21號,美國第二輪的財政疏困計劃9000億美金,1月份2月份開始要發債進行融資,這相當於籌碼的供給增多了。第二,日本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減持,他們看到了拜登上來以後,積極推動疫苗普及,對美國經濟復甦的預期開始提升。
至少在復甦階段,這一輪美債收益率的上行不太可能輕易形成系統性風險。因為現在美國實質上在踐行MMT“美國現代貨幣理論”,外國投資者佔美債市場的持有比重已經從2008年的高點53%左右,下降到了如今的34%。而34%是一步回到20年前,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時候外國投資者佔美債收益率的持有比重是34%,所以,美債市場現在發生了質的變化——美聯儲成為了美債市場的主要玩家。這很不一樣,去年美國的國債淨髮行額大概是4.68萬億美金,其中52%以上是美聯儲購買的。今年一季度美聯儲新增持有美國國債量甚至超過美債淨髮行額,甚至可以説,美國已經在悄悄地做YCC(收益率曲線控制)。
如果把美國經濟形容為大盤成長股,耶倫或者鮑威爾這些美國貨幣財政精英們,向全世界宣導一個理念就是,不要管短期的估值貴不貴,短期估值貴也不用怕,只要經濟在擴張,只要企業現金流、業績持續走高,那麼負債率就不是問題。負債率的分子是負債,分母是名義GDP,名義GDP如果持續擴張,那麼,分子擴張就不是大的問題,這個遊戲就可以持續的進行推進。
美國之所以可以實踐MMT,因為美元霸權,因為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如果不是美國,而是津巴布韋、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在高達303%這麼高的債務率之下,還持續進行債務擴張、持續的擴表,後果肯定是資本外逃。
反過來,我們看到1月份開始以後,美元開始見底反彈了,全世界反而為美國的刺激計劃投“贊成票”。2020年美國的海外投資其實是淨流入,僅次於中國,中、美成為全球就是海外投資的一個熱土。
我從今年3月初就跟大家講,美債收益率上行今年不是個系統性風險。恰恰當海外風險釋放的時候,是個機會。在中美大國博弈持久戰的宏觀大框架下,我們要用政治經濟學的思路來看美國的政策抉擇。
03
只有做正確的事
最終才有可能在大國博弈中勝出
下面我們來説一下中國經濟復甦之後的政策選擇,中國的狀態跟美國是反過來,我們是預調、微調。
從去年三季度開始,我們的貨幣政策已經從極度寬鬆走向了中性,同時也開始處理地方隱形債務。到了今年2月份開始緊信用,緊信用的標誌是嚴查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樓市。同時又推動集中供地,把地方政府的錢袋子給收緊,而且要繼續推動地方隱形債務出清。
我們這一次跟2010年有異曲同工之妙,什麼意思呢?在復甦之後我們更加主動地進行調控,預調、微調。而且這一次比2010年的預調微調的節奏更提前。
2010年一季度,經濟數據非常強了,才開始調貨幣政策,但是,調的時候力度比較大,央票利率上調,甚至把準備金也上調了。到了4月份開始緊信用,無論是發改委、國土資源部還是銀監會,當時開始對房地產信用收縮。而我們看到A股股市在2010年從4月份跌到了6月份,而這一次從2月份跌到現在,本質上是緊信用引發的。
相似的背後,恰恰是因為經濟復甦了,我們要為長治久安考慮,我們要把長期結構性的問題,結構性的風險化解,反而不能夠像美國一樣任性地擴張。
在一個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做正確的事,最終才有可能勝出。所以,政治經濟學的框架分析政策選擇,當中國經濟好的時候,反而要踩踩剎車,而當大家擔心經濟、風險暴露的時候,反而不用太擔心了。
04
二季度是黃金坑
尋找業績增長帶來的超額收益
二季度是黃金坑,現在要考慮的不是割什麼肉,而是要考慮到未來機會、性價比更好的地方在哪裏。在今年無法(系統性)提高估值的背景下,哪些能夠靠業績來實現超額收益。
總體來説,我們認為從一箇中短期的角度來説,今年重要的底部現在(4月底)基本形成。還有一些風險,更多是一些結構性的風險。
而且這一次和以往的抱團行情的調整很可能不一樣。
第一點,基本面不一樣。以前每一次的抱團最終都是一地雞毛。這次最明顯的基本面變化是什麼?中國的經濟到了這個階段,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不是小經濟體了,內需人均GDP1萬美金。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內需市場,有一批被驗證的、有核心競爭力的資產已經脱穎而出了,這是最大的不同。也就是説抱團是形似,但是神不似,就是説跟以往抱團現象的底層資產是不一樣的。
第二個不一樣,我們中國投資者的結構是不一樣的。以前的投資者是追漲殺跌,現在有大批成熟起來的投資者,開始去配置基金、開始做時間的朋友。我認為這和陸浦投資、招行、我們興業證券等等這樣的專業機構,持之以恆的給大家宣導長期投資、定期定投是分不開的。我這次回來跑了一圈,從3月初開始,無論是銀行渠道、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都告訴我們説,沒有明顯客户贖回,跟2015年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有些基金經理怕贖回而降了倉位,特別是私募基金降了倉位,但是,沒有贖回,這個是好事。近期有些機構投資者比較悲觀,問一下倉位都不太高,我一直説輕倉看空的都隨時可能成為多頭。
所以,我們認為今年上半年市場的表現是一個黃金坑,是一個圓弧底,而不是像很多人迷信技術分析,覺得歷史上每一次趨勢結束之後,都會回踩到趨勢開始時候的放量跳空缺口。我認為,現在的投資者結構、核心資產的價值跟以前的抱團行情之後是不一樣的。
05
新經濟是港股的未來方向
A股將更偏向於硬科技、硬實力、製造業
港股和A股不一樣,我們先説港股,港股的投資價值不只是因為它有低估值,有一批比A股便宜的公司。如果只是如此的話,那麼,港股就真是個邊緣市場,跟B股一樣。
港股和A股一樣成為中國權益資產配置的核心之所在,它是新經濟的一個高地。港股的未來方向是民企,是新經濟,是互聯網,是可新消費,是生物醫藥,這是它的魅力之所在,現在也在根據這個趨勢來調整主要的指數。
以IPO為例,你看港股33%是TMT,22%是消費,17%是醫藥,很多人説怎麼房地產還有19%,其實不是房地產開發,而是物業、物管,類消費。總體來説香港它其實是新經濟的高地,而不是所謂的舊經濟。
A股未來會更偏向於什麼?偏向於硬科技、硬實力、製造業,偏向於國企,剛好跟港股是一個互補。而我們認為未來十倍甚至幾十倍的股票,恰恰是發生在製造業的崛起的領域。
從2019年我就判斷中國製造業的結構性朱格拉週期已經開始,當時我説的是兩支柱,現在看來是三支柱了。
第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這些製造業公司會受益於美國的復甦,還會受益於美國的未來8年的基建,無論是老基建還是新基建。因為資本是逐利的,雖然中美大國博弈,你看2018年以後,每年我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擴張的。
所以我們説第一個支柱就是有全局競爭力的中國製造業,無論是機械、汽車、化工,甚至是新能源。半導體短期三五年以內,美國還是把我們卡得死死的,什麼時候我們的半導體能夠有更好的性價比的時候,美國也會用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向來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每次都是這樣。
第二個支柱就是傳統行業的贏家,中國的卡特彼勒、中國的艾克森美孚這樣的公司。供給側改革之後,已經在發生了,比如,無論是三一之於機械,萬華之於化工,福耀玻璃之於汽車零部件,我可以一連串跟你説個二三十家。從2018年以後,這些公司的資本開支和研發費用的投入已經開始了,所以這公司是在走向全球化。
最後一個就是高新技術製造業,未來十倍幾十倍的股票恰恰是在這種高新技術的這種製造業。無論是十四五規劃,還是中國製造2025、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還是中國的碳中和碳達峯,都給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以及相關的精密製造、精細化工的零部件帶來了很大的機遇,這是戰略機遇。
我們建議,大家不要用炒作題材的思路來看待這一次的製造業的崛起。我認為這不是個題材,ESG、碳中和、碳達峯你就把它當做一個關鍵的約束變量。在這樣的約束變量的情況下,哪些製造業能夠脱穎而出,那就是我們的未來的戰略機遇。
最後,在一個大國博弈持久戰的時代,在一個外部環境非常複雜多變的時代,我衷心的用16個字作為這一次演講的結束:認知自我,以長打短,相信專業,相信中國。
(文章來源:張憶東策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