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鉅虧97%,股價一天暴跌20%:火爆的光伏行業,出了個“叛徒”
週末,一份上市公司的公告給當下火爆的光伏澆了一盆冷水,給市場對光伏的炒作熱情降了降温!
2021年1月11日,光伏上市公司中來股份(300393.SZ)發佈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歸母淨利潤將同比下降52.71%-62.99%,盈利從2019年的2.43億降至9000萬-1.15億。
不過,關於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因為光伏行業在2020年的高景氣度和高人氣,導致業績虧損的自然不是主業,而是公司購買的私募基金理財產品出現鉅額虧損,虧損達1.68億之巨,佔2019年全年實現淨利潤的69.13%。
可問題是,是什麼讓這家光伏公司在行業高景氣度之下,不但沒有加大光伏產品的投資擴產,反而把大量資金拿去投資私募基金,最終又導致了鉅虧、業績爆雷的結局?
業績爆雷,股價遭20CM跌停
中來股份是在創業板上市的,最大漲跌幅為20%,在業績大幅下滑的公告發布後,1月11日股價開盤即低開超過15%,隨後逐步震盪走低,最終封死20CM跌停板,跌停板上封單超過3.3 萬手,大約3200萬資金。
2020年,光伏概念的熱度、景氣度均維持在極高的位置,行業平均漲幅至少在150%以上,市值3000多億的光伏龍頭隆基股份的漲幅都在4倍多,但再看看中來股份的這個股價走勢,只能説是個假光伏概念股,股價走的扭扭捏捏的!
從中來股份的基本面來看,股價這個走勢也對不起它光伏概念股的頭銜。
中來股份,全稱蘇州中來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光伏產品的研發生產,主要產品包括光伏背光膜和單晶電池及組件。2020年上半年,公司背光膜產品實現營收5.7億、單晶電池及組件實現營收13.25億。
作為對比,從事光伏背光膠膜的A股可比公司為福斯特,2020年上半年實現膠膜及背光營收33.51億,近一年股價漲幅超2.5倍;從事電池及組件的A股可比公司為隆基股份,2020年上半年實現組件收入124.14億,近一年股價漲幅4倍多。
一比就能清楚的看到,中來股份無論在光伏背光還是組件方面都不具有明顯優勢,即使在行業高景氣度時期,由於行業競爭加劇,中來股份的生產狀況更不樂觀,這從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增速可以看出。
2020年上半年,隆基股份淨利潤暴漲104.83%,福斯特淨利潤增長14.58%,而中來股份的淨利潤反而還下降了2.17%!
頭頂“全球最大”頭銜,卻熱衷於理財
雖然對比而言,中來股份在光伏產品領域確實沒啥優勢,但它卻有一個“全球最大”的頭銜。
根據公司的相關介紹,中來股份是全球最大的N型TOPcon電池製造商,也是國內唯一量產N型TOPcon電池的製造商,年產能2.1GW。然而,N型TOPcon電池並非市場主流技術路線,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電池技術路線是單晶PERC(鈍化反射極背光電池),單晶PERC電池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達到65%。
當然,除了PERC電池,HJT異質結電池被市場認為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相較於PERC電池,HJT異質結電池的優勢在於轉換效率高、温度要求較低等,但投資成本較高,而TOPcon電池則是PERC電池的一種升級版本,轉換效率略高於PERC電池。
有意思的是,TOPcon作為PERC的一種升級版,轉換效率僅略高於PERC。但在最近,2020年12月14日中來股份公告稱,旗下子公司泰州中來生產的TOPCon電池的量產轉換效率已達到24.5%,這是國內最高的量產效率。
從技術的發展路徑來看,未來,市場的主流技術路線可能會直接跳過TOPcon的技術路線,實現從PERC電池到HJT電池的高效轉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來股份似乎不太熱衷主業,反而喜歡通過理財“躺賺”。
根據公司財報顯示,2019年底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所持的交易性資產分別為6.7億、1.84億,分別佔當期公司淨資產的7.79%、1.98%,其中2019年購入交易性金融資產5億,2020年上半年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5億。
2019年公司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收益2716.72萬,佔當期淨利潤的11.17%;2020年上半年公司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收益虧損4717.22萬。
而此次導致公司業績爆雷的正是公司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月期間所購買的一堆私募基金,騰龍1號、騰龍4號、正帆1號、正帆4號分別認購了3000萬、5000萬、6000萬、6000萬,合計認購2億。而公司所購買的這幾個私募產品因為重倉了年內股價暴跌的濟民製藥,導致公司投資的2億虧損了1.68億。
又因為公司認購的這幾個私募基金在投資的過程中都使用了槓桿工具,而重倉股濟民製藥在2020年12月出現連續10個跌停,跌幅超過67%,導致基金在12月就虧損了97.18%,從而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
當然,對應此次投資踩雷,中來股份表示,已就相關事項委託律師採取相應的法律手段,擬對相關基金管理人及基金託管人提起訴訟或仲裁。
實控人早有“出手”之意
僅過去短短半年時間,中來股份的實控人就已經籌劃過三次股權轉讓計劃,最終將使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2020年6月18日,中來股份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實控人林建偉、張育政與貴州烏江能源簽署股轉協議,林建偉、張育政擬將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1.46億股轉讓給烏江能源,交易完成後烏江能源將成為控股股東,實控人變更為貴州省國資委。
然而,僅一個多月後,8月10日公司公告,因雙方在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投資等重大事項未能達成一致,終止此次股權轉讓。
就在同一天,公司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實控人林建偉、張育政於8月9日與杭鍋股份簽訂股轉協議,以9.9元的價格向杭鍋股份轉讓7458.49萬股,並約定在第一次轉讓完成後,林建偉、張育政將所持1.46億股的表決權不可撤銷的委託給杭鍋股份行使,此次交易後控股股東變為杭鍋股份,實控人變更為王水福、陳夏鑫及謝水琴。
到2020年10月20日,又公告説,因杭鍋股份方面認為本次重組有關條件不夠成熟,從而又終止了股轉協議。同一天,也發公告説,控股股東、實控人林建偉、張育政正在籌劃控制權轉讓事宜,擬將所持部分股份轉讓給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並停牌。
3天后,2020年10月23日,公司權益變動報告顯示,林建偉、張育政已通過協議轉讓減持了4433.67萬股。
準確的説,從2020年6月18日到10月23日,短短4個月中來股份就三度尋求“賣身”,看得出來控股股東、實控人林建偉、張育政確實是急於出手上市公司股權!
實際上,早在2020年3月,中來股份投資的P2P平台“銅掌櫃”就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調查,而公司之前的投資也落得虧損的結局。
如此看來,中來股份到底是一家“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製造商,還是一家不務正業的A股上市公司,似乎已經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