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望較好實現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楊曦)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工農業生產穩中有升,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温和上漲,國際收支繼續改善。
展望全年,我國經濟發展態勢如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當前,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復甦放緩,通脹壓力上升與疫情蔓延交織,我國經濟也面臨着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但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變。從全年看,我國經濟有望穩定恢復,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有望較好實現
付凌暉分析,從今年前11個月的數據來看,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特徵:
一是經濟穩定運行的態勢在延續。國內生產總值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主要國際組織的預計,全年增長有望達到8%左右,明顯高於主要經濟體,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動力足的特點比較明顯。就業形勢保持穩定。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207萬人,超過全年預期目標。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比去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也比2019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漲勢總體温和。1-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9%,整體漲幅低於全年預期目標。扣除食品和能源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保持基本穩定。國際收支保持平衡。1-11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順差同比增長20.1%。11月末外匯儲備繼續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國際收支狀況總體改善。
二是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得到鞏固。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製造業得到了加強。前三季度,製造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4%,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1-10月份,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製造業投資增長13.7%,兩年平均增長4.3%,比1-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1-11月份,市場緊缺的金屬集裝箱和集成電路的產量都保持了較快增長,汽車行業缺芯狀況也有所緩解,汽車產量連續三個月降幅收窄,煤炭、電力等能源保供穩價取得了積極成效。
三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增強。市場主體增加。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市場主體活躍度保持在較高水平。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中,股份制和私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4%和10.9%,保持較快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27.8%,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8.5%,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外貿外資較快增長,1-11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1-10月份,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7.8%,其中高技術產業、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增長23.7%和20.3%。
四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載人航天、量子計算等領域捷報頻傳,5G商用建設穩步推進,新發明新技術對經濟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上述情況表明,我國經濟穩定發展支撐有力,隨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宏觀政策調節有力實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有望較好實現。”付凌暉説。
2022年保持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支撐
從明年的發展來看,付凌暉認為,戰勝困難挑戰、保持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的支撐。
一是內需拉動有望增強。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有利於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只要把好疫情防控關,明年消費發展仍然大有可為。“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兩新一重”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有利於增強有效投資的帶動作用。
二是創新驅動態勢向好。科技創新加快發展,5G產業加速佈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圍繞關鍵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等短板領域的創新投入不斷加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我國的創新指數全球排名升至全球第12位,連續9年上升。
三是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等穩步推進,城鄉差距持續縮小。今年前三季度,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62,比上年同期縮小0.05。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穩步實施,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強。
四是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放管服改革和優化市場環境成效不斷顯現,要素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速打造,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發展活力動力增強。
五是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的優勢進一步顯現,經濟內循環的主體作用不斷增強,共建“一帶一路”紮實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