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色發展開新路 精準賦能出實招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財經

  【脱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

特色發展開新路 精準賦能出實招

——上海閔行對口雲南保山、迪慶幫在點扶到根

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顏維琦 曹繼軍

一邊是東海之濱,動感時尚、海納百川;一邊是西南邊陲,物產豐富、景色宜人。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彷彿一條彩虹,橫跨2000多公里,將上海與雲南緊緊相連。

近年來,上海市閔行區與雲南省保山市一區三縣(隆陽區、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和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結對,發揮閔行區的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與對口地區農業、文旅等特色相結合,幫在點上扶到根上,激發扶貧協作地區的內生動力。

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上海市閔行區合作交流辦公室供圖

保山市龍陵縣平達鄉黃連河村民族服飾展示廳。上海市閔行區合作交流辦公室供圖

開始成熟的保山潞江壩小粒咖啡。光明日報記者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1.因勢利導 打造扶貧產業

保山市隆陽區瓦房鄉徐掌村地處滇西南怒江大峽谷大山腹部,從2018年起,一位來自上海的老人不時在徐掌村的田間地頭出現。老人叫楊其根,是上海閔行莘愛黨工團公益聯盟創建者,已年逾七旬。年輕時,老人因工傷失去了左前臂,但人生的坎坷卻讓他更懂得體恤他人。

2018年5月,在閔行區援滇幹部的牽線下,閔行莘愛黨工團公益聯盟首批扶貧助學考察團遠赴滇西,走進徐掌村。徐掌村是一個深度貧困山村,312户人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有236户。剛開始走訪慰問時,考察團幫扶每家2000元,但一圈走下來,楊其根發現這僅是杯水車薪。他覺得,送錢送慰問不如送技能,必須實施產業扶貧。

該發展什麼產業呢?徐掌村地處高原山區,雨水少,土層薄,可種植的農作物較少,且交通不便,楊其根設想的種種方案都以失敗告終。直到有一天晚上,楊其根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上海交大新品鮮食玉米培育種植成功的新聞,他當即靈光一閃:徐掌村不是也種玉米嗎,能不能引進上海改良過的鮮食玉米品種,提升經濟附加值?

楊其根馬上行動,通過多方努力找到玉米種植專家,組成專家團隊。在多次深入實地調研分析並與徐掌村村委溝通討論後,最終確定了徐掌村“以種植帶動養殖”的產業發展新路。

2019年7月,第一批鮮食玉米新品試種下去了,共80畝。其中,上海市農科院培育的“申科糯1號”“荊彩甜糯11號”“華耘花糯402”“金銀208”等優質糯玉米品種長勢良好。楊其根清楚地記得,在2019年國慶期間,他們從雲南保山把採摘的鮮食玉米空運到上海,短短几天就銷售了66371元。

“雖然金額不算多,但那也是一個豐收的日子,為產業脱貧開了個好頭。如今,玉米試種項目被列入滬滇扶貧協作項目,‘鮮食玉米全程機械化綠色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還被列為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興農項目,大家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楊其根高興地説。

結合對口地區特色資源,閔行區開展了一批經濟作物種植、畜牧業養殖及農產品加工等幫扶項目。在香格里拉,成立豪豬養殖合作聯社,共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户1480人,人均增收2000元;在施甸縣5個鄉鎮開展中華小蜜蜂養殖,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户3536人,幫助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在保山市隆陽區大力發展蠶桑產業,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户16388人,當地人形象地説:“人均一畝桑,脱貧不用慌;人均兩畝桑,致富奔小康”。2016年至2020年,閔行區總計向香格里拉市和保山市一區三縣(隆陽區、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安排對口支援(市、區、街鎮三級)項目496個。

  2.消費扶貧 讓保山變“寶山”

“這是我們的國寶圍棋‘永子’,是用南紅瑪瑙和多種翡翠、玉石混燒,熔化後純手工製作的‘棋中極品’;這是我們龍陵出產的紫皮石斛,對腸胃很好,還能美容養顏;這是我們隆陽區的小粒咖啡,入選了上海的‘百縣百品’……”在保山駐滬聯絡處,工作人員陳怡冰站在精美的產品展台前如數家珍。

“上海是一個消費大市場,我們為此開啓了‘雲品入滬’的產銷推介模式,2020年來自保山的13家孵化企業在長三角地區的銷售額已達4700多萬元。”保山駐滬聯絡處主任楊新錦向記者介紹,自2018年以來,保山藉助滬滇幫扶項目,依託上海大消費市場和互聯網等平台,實施了“滬滇精準扶貧+互聯網+上海大消費市場”試點工作和上海對口支援“保山農特產品綜合推介和展示展銷”項目,幫助對口地區企業進行產銷對接。2018年至2019年,閔行區通過各種活動累計幫助香格里拉市和保山市一區三縣(隆陽區、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銷售農特產品達5586.1萬元,帶動貧困人口5171人。

閔行區積極參與產銷對接工作。2019年10月,“10·17”國家扶貧日主題活動暨對口支援地區農特優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在閔行區舉辦。5天時間裏,來自6個對口幫扶市區縣的38家企業參展。閔行區通過動員組織區內企業集中籤約,採購金額達1.35億元。

此外,在閔行區的優惠政策扶植下,保山農特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一座保山”旗艦店2019年9月入駐閔行區七寶鎮,涵蓋了咖啡、茶葉、石斛、核桃等特產,同時開通閔援優品電商平台,為特色優質農產品進入上海市民家庭打通了“最後一公里”,讓保山成了名副其實的“寶山”。

  3.人才互通 共築扶智工程

“大家好,我是雲南省施甸縣副縣長張海燕,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施甸的扁豆、四季豆、青蠶豆、青豌豆,它們都生長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怒江大峽谷邊上。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豆子色澤鮮亮,顆粒飽滿,歡迎大家一起來品嚐。”閔行區援滇幹部張海燕首次直播帶貨,不免有些緊張,但帶貨成績仍然不錯,吸引了25萬人觀看,收穫479張訂單。

昌寧縣副縣長、同為閔行區援滇幹部的陳震強也多次幫助“千年茶鄉”昌寧的農產品代銷直播,在5月9日的直播帶貨中,觀眾人數19萬人,點贊次數11.1萬次,累計下單1.5萬件,銷售額達116.5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受交通條件制約、農業產業品牌化打造不足等因素影響,保山市農產品推介銷售滯後。閔行區積極對接“一畝田”“一點資訊”直播間,幫助保山開展“縣長走田間”直播帶貨,全方位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針對保山市人才缺乏、技術相對落後等難點,閔行區與保山市兩地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黨政幹部、醫療、教育等人才交流培訓。2017年以來,雙方互派掛職幹部70名,其中,閔行區選派27名幹部到保山市一區三縣掛職開展幫扶工作,保山市選派43名幹部到閔行區掛職學習。2017年至2019年,閔行區先後選派幹部人才38人赴對口地區掛職,接待對口地區幹部人才來閔行區掛職進修43人,完成各類辦班46期2281人。

在楊新錦的眼裏,保山市的幹部在上海掛職鍛鍊後都會有明顯的提升,他們觀念中的開拓性、創新性會增強,在政策的運用上也會更加註意靈活性和原則性相結合,此外,還會學到一些“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的上海式精細化管理模式。

“我們保山的幹部來到上海後,兢兢業業工作、孜孜不倦學習的態度,也會得到閔行區各部門的肯定。凡是來掛職鍛鍊的幹部,回到保山後至少有60%得到了提拔和重用。”楊新錦介紹説。

協助兩地實現脱貧摘帽之後,如今,閔行與保山、迪慶繼續結伴同行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4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