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基本面向好 公募持倉新低 醫藥的曙光何時能重現?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財經

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

  來源:富國基金

  醫藥和消費一直是公募基金偏愛的行業,在今年“427”以來的這輪反彈中,兩者的反彈幅度相當,但從二季報披露信息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食品飲料被公募基金大力加倉,但是醫藥卻遭到大幅減持。

  一樣作為A股“長坡厚雪”的代表行業,醫藥和食品飲料的“待遇”卻相差很大。之所以被“區別對待”,主要原因在於醫藥和食品飲料所處的景氣度不同。食品飲料在市場上是持續地有話題,而醫藥的盈利空間卻暫未完全體現。

  那暫時“遇冷”的醫藥,什麼時候可以否極泰來?如果往回看十年,或許可以治好“精神內耗”。

  熱鬧是他們的,醫藥呢?

  2021年以來,整個醫藥板塊大幅調整,這樣的跌幅在過往近20年的歷史上也不常見。

  資料來源:wind,時間截至2022.6.30

  在經過接近兩年時間調整後,公募基金機構資金整體對生物醫藥板塊的超配比例到了歷史低位,行業的估值也處於低位水平。

  可以回顧之前的這張圖。

  二季度公募基金行業配置情況

  資料來源:wind,時間截至2022.6.30

  從行業持倉佔比來看,二季度公募基金對醫藥生物行業持倉依舊較高,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醫藥的持倉比例則屬於歷史的低點。

  即使“427”以來已有反彈,醫藥行業估值依然在5%的歷史分位數之下,且多數醫藥子行業估值也在20%歷史分位數以下。

  中證醫藥指數估值情況

  數據來源:wind,時間區間:2012.1.1-2022.7.4

  醫藥各子行業估值歷史分位數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7.4

  看到這類數據,第一個或許想到“哇,又有投資方向”。

  但是!低估值從來不是投資的充分條件,就醫藥板塊而言,優秀的長期基本面才是支撐醫藥投資信仰的核心因素。

  醫藥逐漸向好的基本面

  醫藥是穿越牛熊的常青樹,也是當之無愧的“牛股集中營”。過去十年,醫藥行業誕生了16只十倍股,僅次於當前“火爆”的電力設備和電子。其實回看歷史上幾次醫藥倉位創新低的時候,比如2018年受藥品集採影響,走勢發生波動,而此後的2019-2020年,醫藥迎來了持續性反彈。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6.30

  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醫藥領域的口罩、防護服、核酸試劑、疫苗等生產企業顯著受益。但是,生物醫藥整體依然受到疫情衝擊。市場比較擔心的是,疫情期間醫保資金消耗壓力逐漸增大,再疊加集採和醫保談判大幅降價等因素,會大幅影響醫藥生物上市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

  集採和醫保談判對於企業當下的藥品利潤確實會產生影響,但也是一場良幣驅逐劣幣的戰鬥,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企業轉型創新的“催化劑”,利潤空間的下降使得低性價比的藥品淘汰出局,也使得質量有保證、能夠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脱穎而出。過程是痛苦的,但眾所周知,未來都是美好的。

  隨着疫情時有反彈,疫後修復的需求復甦是一個明確的主線。未來,醫保壓力和集採也將成為常態,存量盤悲觀預期或已充分消化。

  與此同時,整個板塊有多項政策利好,大方向上的“創新”思路不變,創新將持續成為醫療保健行業的核心發展驅動力。重點扶持的創新藥企商業化進度加快,而且從前幾個月的集採落地情況來看,集採的價格降幅相對温和了不少,這些都説明產業環境在逐漸回暖。

  醫藥是一個成長性行業,每一個低谷,皆是向上的開端,壓力終將成為新的動力。

  富國基金經理趙偉如何看?

  歷史上看,醫藥板塊雖然是牛股輩出,但也存在多年表現平平的“價值陷阱”。考慮到很多醫藥企業兼具消費和科技屬性,具有極高的專業門檻,對於大多數不具有專業背景的投資者來説,更適合通過基金進行投資,在基金經理的選擇上,最好是具備深耕醫藥背景的,醫藥隔行如隔山,找專業人幹專業事更穩妥些。

  比如富國基金經理趙偉,曾於知名藥企任職研究員,此後在證券公司自營部任醫藥研究員、公募基金研究部任醫藥組組長和基金經理助理,2017年6月起任醫藥投資方向的基金經理,至今投資管理經驗已有5年,其投資研究經歷可謂和醫藥“深度綁定”。

  在富國基金2022年中期策略會上所説:

  從整體的醫藥投資上來講,還是希望一起去尋找產業發生的邊際變化所帶來的的投資機會,這種變化遠比股票波動帶來機會的更長遠。比如CXO企業在融資暢通的情況下,它可以打通產業鏈從上端往下端發展,所以從久期上來看,可以明顯看出它業績成長的持續性。包括對於醫療服務來講,但是以長期來看,民營醫療的地位就是對公立醫院補充的地位,從長期來看,它是一個估值迴歸的過程,業績調整並沒股價調整那麼大,對於我們來講它是可以賺到業績的錢。對於疫情催生起來的一些其他行業,比如一些一直依賴海外的科研服務、試劑,其國產化替代在中長期可能是一個變化的機會,比如拓展全球化,市場空間就會打開。這些是我們力求在產業裏面尋找的一些投資機會,要遠比短期的股價波動要清晰很多。

  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研究積累,一般投資者可能比較難以用有這樣的視角,去明察醫藥投資的秋毫。

  關於投資標的,趙偉在基金二季報中給出了兩個方向:

  一個是產業趨勢穩定的板塊,中報也相對較好,以CDMO行業為主;

  另一個是就是疫情剛性需求復甦的板塊包括醫療服務,醫美和科研服務等。

  醫藥的明天,我們期待什麼?

  市場雖然有震盪,但作為長久期投資者,我們的目光可以放得更長遠一些,心態也許更加坦然一些。

  醫藥行業的明天會更好麼?答案是肯定的。

  持續“賺錢”的力量是評價一個公司是否能被長期投資的核心。醫藥企業持續的超額收益來源主要在於被不斷證實的“創新能力”,那些研發實力強勁,產品創新程度高,且已證明具備較強商業化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更容易被資本市場所青睞。

  作為“永遠的剛需”,強壁壘、強趨勢的長期投資邏輯清晰,醫藥“重現曙光”可能也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