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血拼”中國資產 外資發起新一輪進攻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財經

外匯天眼APP訊 : 7月2日和7月3日,北向資金合計流入A股逾300億元。在國際指數公司納A按下暫停鍵之後,北向資金繼續向A股發起猛烈進攻,這背後可能是外資上半年“血拼”中國資產賺錢效應顯現後的選擇。

而這一切或許剛剛開始。

提前調倉換股

常駐香港的Eric Moffett,負責管理萬億資產管理巨頭普信集團的亞洲機遇基金。今年3月,他“血拼”了一把,買入14只股票,其中包括多隻A股股票,這相當於給他的組合換了四分之一的“血”。

具體怎麼換的?Eric Moffett介紹,他提升了組合的風險偏好。其中,獲利了結了一部分互聯網股票,包括百度、網易等,然後買入包括上海機場等公司。他認為中國疫情結束之後被壓抑的旅遊需求將“爆發”。理由是,疫情導致全球各地封城和禁閉,大家都憋壞了,疫情結束後自然就想出去玩。所以,從中長期看,中國增長的中等收入羣體是旅遊業發展強有力的支撐。

而根據晨星數據,Eric Moffett管理的亞洲機遇基金一季度還加倉了宋城演藝,加倉幅度達292%。在Eric Moffett看來,宋城演藝有中國管理比較好的主題公園,現金流好。而宋城演藝也不負所望,3月31日至7月3日,股價漲幅達36.01%,成為Eric Moffett組合業績的重要支撐。

無獨有偶。

另一家外資機構也在一季度“瘋狂血拼”。晨星數據顯示,外資機構銘基國際旗下專注於中國股票投資的中國小盤基金,一季度對前十大重倉股中的九大重倉股進行了加倉,前十大重倉股中唯一小幅減倉的是康希諾。不過,這更可能是因為過去一年康希諾股價已經上漲超過5倍的原因。也就是説,減倉更可能是獲利了結,而非看空。

年初至今,銘基國際中國中小盤基金淨值增長超過50%。晨星數據顯示,這一業績位於同期海外發行的中國股票基金第一名。考慮到這隻基金並非是主打醫藥或科技的行業基金,這一收益水平已是難能可貴。該出手時就出手,敢於“血拼”,或許就是其業績優秀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上述機構,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不少外資機構選擇在上半年加倉中國資產。例如,美國知名長線投資機構資本集團大幅加倉了阿里巴巴,瑞銀資管旗下中國股票基金加倉了中國某白酒公司,安本標準投資即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堅守中國中免不動搖,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則新進多隻中國股票。隨着中國經濟復甦,他們中的大部分守得雲開見月明,斬獲了股價反彈帶來的收益。

而一旦賺錢效應顯現,中國股票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機構關注。數據顯示,6月、7月外資洶湧流入。7月2日、7月3日,北向資金單日淨流入均超過百億元。

在6月底國際指數公司納A宣告暫告一段落之後,北向資金殺出“回馬槍”,大舉進攻A股。

加倉低估值板塊

中信證券研究部7月5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在過去一週整體淨流入A股337億元。與前兩週相比,淨流入速度加快,其中7月2日、7月3日兩天,每天淨流入均超過100億元,兩日合計淨流入超過300億元。

這不僅令人想起兩年前。

2018年下半年,A股市場一片蕭瑟,外資卻悄然加倉。Wind數據顯示,2018年9月30日,深股通流入資金持有美的集團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3.10%,經過兩個季度的悄然加倉後,到2019年一季度末,這一比例上升至16.17%。事實上,2018年6月中旬之後,美的集團股價一路下挫,一直到2019年年初才逐步企穩反彈。外資搶先加倉,埋伏等待,斬獲反彈收益。也正因如此,許多機構人士認為2019年A股的行情是由外資引領的。

洶湧而來的外資會不會再次引領A股市場行情?

事實上,外資中既有交易頻繁的量化對沖基金,也有以中長期持有為主的公募基金或者養老金等。儘管外資風格多樣,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看重估值。新加坡APS資產管理創始人王國輝明確表示,外資看重市盈率、市淨率等估值指標。

因此,王國輝認為,下半年外資很可能會買保險、銀行股,“這些股票估值實在很便宜”。而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他的看法。來自中信證券的數據顯示,最近5日,北向資金開始大幅流入銀行等金融板塊。從靜態持股看,目前外資持有金額最多的仍為食品飲料、醫藥、銀行板塊,但最近7天北向資金淨流入前十大個股中,平安銀行、招商銀行赫然在列。如果將時間拉長到近3個月,則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並不在前十大淨流入個股中。

王國輝的看法被部分外資證實。例如,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寧靜曾經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估值是我非常看重的因素。”如今,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價值與成長之間的估值偏離程度已大到難以忽視的程度,寧靜認為,價值股的春天很可能要來了。

那麼,洶湧而入的外資是否會改變A股目前的市場風格,下半年A股是否會一改成長主導的行情,回到由價值主導的行情?A股市場的低估值板塊能否迎來“報復性”反彈?

機構人士認為要回答這一問題,外資和市場主流情緒的偏離度是關鍵。

2018年下半年,A股市場成交低迷,部分外資大膽加倉。當時,澳大利亞安保集團動態資產配置部主任納艾米納達爾就表示,他拿自己的養老錢買A股指數基金,越跌越買。不過,目前外資對A股市場的態度謹慎樂觀,這與境內投資者偏樂觀的態度差別並不大。因此,短期內外資大量流入可能並不會扭轉A股市場的風格。

關注消費復甦

“無論是銷售的產品種類還是運送的速度,阿里巴巴都比亞馬遜強多了。”資本集團基金經理Carl Kawaja表示,不僅是阿里巴巴,他對中國資產整體持樂觀態度。

王國輝認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態度都在轉好。這背後的一大原因是,中國政府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這是非常驚人的,全球機構投資者會把其它市場的資金轉移一部分到中國。王國輝説,當前美股散户交易活躍,散户交易主導了部分股票價格的走勢。大多數散户依然沉浸於一種虛幻的想象中,彷彿“只要美聯儲持續發力,美股就會一直上漲”。王國輝認為,這種想法非常“天真”,也很危險。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新興股票高級產品專員Kiran Nandra-Koehrer表示,進入2020年下半年,依然會高配中國,尤其看重在疫情中出現的新的商業模式和在困難時期還能提升市場份額的公司。她表示,現在外資對A股是謹慎樂觀的。瑞士百達資產管理研發的市場指標顯示,中國的經濟超預期,最近官方公佈PMI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們直接去公司調研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那麼,下半年外資會怎麼買?中國證券報記者綜合多家觀點發現,在供給端復甦成效顯著的前提下,部分機構目前更關注消費的復甦。

例如,瑞銀資管資產配置董事羅迪表示,下半年消費從必選到可選是發展的一個趨勢和方向。從出口復甦這個角度看,消費、電子、家電等行業,都會在海外經濟復甦的情況下,提升對這些板塊的需求,而新老基建同樣也會對於能源設備等行業有一定的需求。同時,在疫情仍在蔓延的情況下,“雖然醫藥股已經比較貴,但市場認為醫藥板塊還是一個避風港”,大家會持續關注這個板塊,直到市場全方位的出現週期性的風格反轉和切換。至於券商板塊,仍會獲得一定的支撐。當然,這兩天漲幅已經較大,未來還需謹慎。

Kiran Nandra-Koehrer表示,下半年她最感興趣的是A股的消費、大健康與科技相關領域。她解釋,儘管醫療健康類股票的估值已呈現“一定的泡沫化”現象,對於估值敏感型的投資者來説,這類股票已很難下手。不過,她認為撇開估值,中國市場正在轉型,未來市場會越來越青睞優質的具備可持續盈利能力的公司,尤其在人口老齡化、消費相關領域。此外,中國的科技發展已經較為先進,能夠成功應用科技的公司也會引起關注,例如具有“顛覆性”的應用金融科技模型公司。“科創板開板後,投資者的熱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科技的關注。”她補充説。

Eric Moffett看好的A股板塊也是消費。他很喜歡汽車行業的一些A股公司,認為這些公司目前估值仍很有吸引力,例如某高端汽車經銷商公司。此外,他看好的還有房地產板塊中的龍頭公司,以及旅遊、娛樂相關的公司。

王國輝持續看好自己已經持有的消費股。此外,他認為,很多房地產股票被嚴重低估,所以他最近又重新開始關注A股的房地產股票。他認為,中國的户口改革會鼓勵人口遷移,這會對房地產形成利好。此外,他也看好大健康概念。不過,與一般投資者偏樂觀的態度不同,王國輝認為下半年還是謹慎些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