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刊登了央行發文擬明確金控公司董監高任職條件的消息。
《中國證券報》刊文指出,中國人民銀行11月2日發佈關於《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備案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在監管主體方面,徵求意見稿明確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對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進行備案和監督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下,負責住所地在本轄區的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的備案和監督管理。
《上海證券報》刊文表示,針對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的任職條件,徵求意見稿明確,擔任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應具備一系列條件,包括:具有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院校授予的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從事金融工作5年以上,或從事相關經濟工作8年以上,並具有良好的從業記錄等等。
《證券時報》刊文稱,徵求意見稿還明確了不得擔任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職務的8項負面清單條款,包括被金融管理部門取消、撤銷任職資格未逾5年,或禁止進入市場期滿未逾5年,以及被金融管理部門處罰累計2次以上的;不配合或指使他人不配合依法監管或案件查處而受到警告或處罰的;本人與其近親屬合併持有該金融控股公司5%以上股份,且從該金融控股集團獲得的授信總額明顯超過其持有的該金融控股集團股權淨值的等。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關鍵環節加速夯實。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記者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獲悉,證監會和交易所正抓緊根據中央深改委和國務院的部署,吸收借鑑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退市改革經驗,總結退市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抓緊完善退市規則,加速推進配套制度落地。(中國證券報)
打造“升級版”證券執法司法體系。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若干意見》。會議指出,要加快健全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加大對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懲治力度,夯實資本市場法治和誠信基礎,加強跨境監管執法協作,推動構建良好市場秩序。(中國證券報)
銀保監會: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11月2日上午,中國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會議提出,加強對民營、小微、“三農”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增強金融普惠性。(中國證券報)
曲線購房:起底“房抵貸”代辦江湖。“有客户通過申請營業執照等方式獲得‘房抵貸’,將資金轉入親屬賬户後,以親屬名義買房。在銀行對其賬户監控期結束後,客户將這套房產過户到自己名下,如此就完成了曲線購房全流程。”某普惠金融公司客户經理告訴記者,儘管當前銀行多舉措嚴防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但仍有人頂風作案,利用“房抵貸”違規購買房產。(中國證券報)
年底前資金面緊平衡格局難改。在剛剛過去的10月末,流動性話題重回人們視野。機構認為,流動性出現短期擾動,既反映了繳税、政府債券繳款等傳統因素影響,也展現了大型IPO、電商促銷等非傳統因素造成的影響,更揭示了低超儲格局下流動性的複雜性和不穩定性。年底前資金面緊平衡格局難有大改變。(中國證券報)
可轉債交易規則堵漏 遊資“涼涼”。監管部門接連出招,可轉債市場過度炒作開始降温。11月2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可轉債“熔斷”新規實施,可轉債市場“熔斷潮”消退,此前遭遇爆炒的可轉債跌幅居前。分析人士認為,隨着交易規則持續完善,預計可轉債市場將逐漸迴歸理性。(中國證券報)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出爐 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汽車總銷量20%。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上海證券報)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明確減排抵消機制。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日前開始公開徵求意見。《管理辦法》提出,重點排放單位可使用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或生態環境部另行公佈的其他減排指標,抵消其不超過5%的經核查排放量。(上海證券報)
四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有關人員。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證券時報)
深圳樓市“銀十”成色不足 二手房成交環比大降42.8%。數據顯示,今年10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5049套,環比下降42.8%,同比下降29.5%。自7月開始,深圳二手房市場的成交量已經逐月下降。(證券時報)
銀保監會央行發佈網絡小貸監管徵求意見稿。為規範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統一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11月2日,銀保監會會同央行等部門起草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證券時報)
(張維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