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震驚!融僑股東淨利降7成,賺得12億都進了誰的口袋?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 來源 | 地產密探(ID:real-estate-spy)

◎ 編輯 | 密探君

試問各大房企:你們,辛不辛苦?當然,肯定很辛苦。既要面對調控加碼政策風險,又要保證房子能賣得出去的存貨風險,還要讓公司背後默默支持的投資人滿意。

然而,如果一家房企規模看似不斷飆漲,卻難以給公司股東創造更多利潤,那又會是什麼結果?

如果是上市房企,無論是主要股東,抑或是中小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自然會不滿意,肯定用腳投票。

4月23日,“福建房企”融僑集團發佈2020年財務報告,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21.58億元,同比增幅近33%;總利潤20.87億元,同比增幅16%;淨利潤約12億元,同比增幅近19%。

注意!融僑集團去年歸母淨利潤只有2.2億元,同比大跌近7成,解釋説“主要受當年結轉收入的項目公司結構不同所致”。 這個説辭,讓外界一頭霧水。

2020年收入結轉週期的項目多為合作項目,淨利潤需在母公司與少數股東之間進行分攤。此外 ,未進入結轉週期的大部分項目為全資項目淨利為負,攤薄了整體歸母淨利。

意思就是説,去年,融僑獲取的12億元淨利潤,其中只有2.2億元為公司股東所有,剩餘的全部被合作項目的少數股東所拿去。

注意!相對於營收增幅近33%,去年融僑營業成本增幅逾44%,遠超收入增幅,致使房地產開發的毛利率只有20.61%,同比下降6.25個百分點。

去年,地產密探曾刊發《融僑豪賭“地王”,舉債470億狂奔,不經意間卻暴露“段位”》一文,為迅速擴張規模,近些年在樓市上升期不斷搶地,斬獲不少熱門城市“地王”或高價地。

注意!為了分攤市場風險,融僑與其他房企一樣加大項目合作,在項目選擇上勢必會選擇一些讓人棘手、“頭疼”的項目。

從銷售規模上看,各大房企總是拿全口徑對外吹捧多厲害。以融僑為例,參考克而瑞數據:

去年,融僑全口徑銷售額859億元,排名第50位,相比2019年675.4億元,排名第53位,小幅前進;

去年,融僑權益銷售額704.4億元,排名第42位,相比2019年604.6億元,排名第41位,銷售額增長百億,但排名有所後退。

截至2020年末,融僑集團所有者權益254.29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約146.84億元,而少數股東權益約107.45億元,佔比42.25%,相比2019年對應占比36.68%則增加5.6個百分點。

這意味着近兩年融僑少數股東權益佔比明顯增加,但頗為蹊蹺的是,少數股東為何會分食走如此高比例的淨利潤?

截至2020年末,融僑集團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48.6%,現金短債比大於1,但淨負債率逾100%,所以仍踩了一道紅線。

具體來看,融僑截至去年底貨幣資金152.1億元,其中受限資金18.36億元,短期借款15.03億元,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112.27億元,現金短債比雖大於1,但資金鍊依然“緊繃”。

注意!去年10月份,融僑集團全資子公司四川融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引入“金融股東”興業信託,增資7.2億元持股45%,融僑集團從最初出資5億元增資到8.8億元,持股55%。

2018年底,融僑曾與興業信託達成過50億元規模的信託融資戰略協議。上述鉅額增資或只是雙方合作的“冰山一角”,但信託這種持股是否為“真股權”,業內一直爭論不休。

去年11月份,融僑藉助中建投信託發行融僑鄭州集合信託計劃4億元規模,為信託貸款,期限15個月,預期收益5.8%-7.1%,應是投向了“融僑·雅筑”項目開發;今年3月份,融僑又藉助中建投信託發行9.5億元規模募資,投向福州“融僑·瀚林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融僑預收款282.34億元,相比2019年末明顯下降34億元,作為未來收入結轉的關鍵性財務指標,這種下降又意味着什麼?

編輯:密探君

文章來源:地產密探

原創內容版權歸屬地產密探,轉載須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