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產品痛失渤健大單又遭AZ圍堵,諾誠健華(09969)何時脱困?
5月10日,諾誠健華(09969)披露了其今年一季報。財報顯示,公司當期營收1.89億元,同比增長58.99%;其中奧布替尼收入約1.51億元,較上年同期上漲43.02%。
由於一季報業績表現良好,市場也顯得較為積極。財報披露次日,諾誠健華港股股價收漲9.34%。而這也是諾誠健華自今年一月中旬以來,為數不多的能讓投資者多看一眼的股價表現。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受年初港股生物醫藥板塊漲潮催動,1月16日,諾誠健華股價來到階段性高點15.90港元,但隨後公司股價持續下跌。
2月15日,渤健發佈公告稱其已通知諾誠健華,為便利而終止有關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相關協議,諾誠健華將重獲許可協議項下授予渤健的所有全球權利。次日諾誠健華髮布公告,確認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也證實了渤健和諾誠健華在奧布替尼上的合作走到盡頭,這讓二級市場大為震動。公告發布當日,諾誠健華A股和港股股價分別下跌18.37%和27.34%。
此後,諾誠健華儘管摘掉“B”字頭,但股價並沒有取得回暖。5月25日,公司港股盤中股價跌至7.49港元,較此前高點跌落了52.89%。
核心產品遭“退單”的後遺症
實際上,再次回顧諾誠健華與渤健的這次“分手”可以發現,渤健給出的理由是法律層面上的“為便利而終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
這是醫藥授權交易中比較特殊的一類交易解除,可視為自由解除。從短期利益來説,對諾誠健華的影響並不大。因為此次不涉及交易賠償,且渤健已支付的1.25 億美元也不需要讓諾誠健華退回。
但這對諾誠健華的長期收益影響較大。因為根據此前雙方的協議,除了1.25億美元的首付款之外,諾誠健華的預期收益還包括後續潛在臨牀開發里程碑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及按產品未來淨銷售額百分比計算的分層特許權使用費。
渤健中途退出,意味着以上諾誠健華所有的預期權益都將“打水漂”,由此市場預期而上漲的股價也會失去支撐。
不過渤健退出並非一時興起,其中或許涉及到奧布替尼此前發生的安全性事件。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去年12月24日,諾誠健華公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對諾誠健華的奧布替尼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S)的Ⅱ期臨牀研究實施部分臨牀擱置。因此,在美國進行的該臨牀研究不會開展新的患者招募。位於美國的受試者如使用奧布替尼70天或更短將中止用藥,完成超過70天研究的受試者則獲准繼續使用奧布替尼。
本次擱置的基於在使用奧布替尼的進行中的多發性硬化症(MS)Ⅱ期臨牀研究及其他非多發性硬化症(MS)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觀察到有限數目的藥物導致肝損傷病例。所有病例在停用奧布替尼後,監測肝損傷的實驗室數值升高均可逆轉。
如果説,這只是奧布替尼本身的問題,公司或許還能從自身臨牀或者藥物研究等方面找找原因。但這其中或許涉及到了整個BTK抑制劑引發肝損傷的問題。
去年6月,賽諾菲宣佈其BTK抑制劑Tolebrutinib在治療MS和重症肌無力的III期臨牀中,出現多例藥物引發的肝損傷,臨牀試驗被FDA一度叫停;同年10月,默克披露了其BTK抑制劑Evobrutinib治療MS的II期臨牀數據,結果顯示,治療組有高達26%的患者出現轉氨酶升高,表明Evobrutinib具有肝損傷風險。今年4月,FDA已經對默克的evobrutinib進行了部分臨牀擱置,原因是擔心其在多發性硬化症的III期研究中引起的肝損傷。
回到奧布替尼,對於渤健來説,BTK抑制劑所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完全無法忽視。尤其是在近年來屢遭專利懸崖和市場競爭下,渤健2022年營收101.7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7.36%。
按渤健CEO在電話會上的描述,渤健今後的發展策略將是“好鋼用在刀刃上”。因此,在奧布替尼臨牀被FDA擱置的情況下,及時止損無疑是符合渤健當前的公司策略。但渤健這般直截了當做了“甩手掌櫃”無疑把諾誠健華架在了烤架上。
守着“大單品”如何尋出路?
3月28日,諾誠健華髮布了公司2022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公司當期營業收入達到6.25億元,同比減少40.4%。但得益於奧布替尼納入醫保後的加速放量,奧布替尼收入達到5.66億元,同比增長了163.6%。
至於總營收的下降的原因,諾誠健華解釋稱,是由於2021年公司與渤健達成戰略合作,並獲得約7.76億元的首筆授權收入,使得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顯著增加。由此不難看到官方口徑的意思是,由奧布替尼產生的銷售收入才是諾誠健華真實的收益表現。
但這看似增長的銷售額並未為諾誠健華扭虧,公司反而在盈虧平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財報顯示,諾誠健華2022年淨虧損8.87億元,較2021年擴大了1273.60%;扣非後淨虧損為9.6億元,上年同期的扣非後淨虧損為5366萬元。另外,報告期內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流出4.91億元,意味着即使大單品一年銷售收入增長超過150%,依然不能為諾誠健華實現現金流造血。
縱使賬上依然躺着90多億元的現金儲備,但造血能力的失衡讓依託大單品銷售策略的諾誠健華略為被動。
一方面,3月22日,阿斯利康研發的BTK抑制劑阿可替尼膠囊(商品名:康可期)在中國獲批上市,打破國內BTK抑制劑“三足鼎立”局面。
從市場層面來看,國內市場BTK抑制劑由於起步較晚,目前仍處於高速增長時期。2020 年國內BTK抑制市場規模約為13億元,2020-2025 年預計將以58.6%的增速擴張,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31億元。
市場競爭方面,根據公開數據,雖然一代BTK抑制劑伊布替尼憑藉先發優勢在銷售收入方面持續領先,但近年來澤布替尼業績同樣可圈可點,2022年全球銷售額為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59%。
從銷售業績來看,相較於伊布替尼和澤布替尼,奧布替尼其實已稍顯弱勢,待阿可替尼落地銷售,對奧布替尼的衝擊或許更大。智通財經APP瞭解到,阿可替尼作為阿斯利康BTK抑制劑領域的王牌產品,已在美國歐盟、日本等約40個國家/地區批准上市。且近兩年增勢迅猛,2021年銷售額翻倍,2022年收入增長66%,超過20億美元。
另一方面,渤健甩手終止合作後,諾誠健華海外預期收入大減,對於公司來説,除了儘快拿到FDA的“通關文牒”打開奧布替尼的海外市場,還有一條路能走——加快管線研發,擴大商業化產品池子。
從年報披露的管線進度來看,目前,奧布替尼總共有13項臨牀在研,並重點佈局了血液瘤和自身免疫兩大領域。但實際上,除了奧布替尼,以上管線中具備短期商業化能力產品並不多。目前,其管線中研發進度較快的ICP-192、ICP-723仍然處於臨牀II期,距離上市仍有不小距離。
一方面要維持奧布替尼的銷售,一方面還要加碼研發,諾誠健華2022年度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為4.39億元;研發費用為6.39億元,剔除上年支付Incyte首付款影響,研發費用同比上漲29.0%。
根據諾誠健華一季報的預期,其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將推出3-5款創新藥上市,也看出了諾誠健華在擴大產品商業化方面的決心。
不過從二級市場表現及投行的評級來看,投資者對諾誠健華的後續增長預期依然較為保守。近期大摩發佈研究報告稱,維持諾誠健華“增持”評級,但將其2023-2025年收入預測下調14%至22%,同時將其目標價由15港元下調至13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