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領先光動力技術傍身 復旦張江登陸科創板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財經

被譽為“中國藥谷”的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聚集了一大批創新藥企,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復旦張江”)是其中較早進駐的一家。從復旦校園走出,於張江藥谷創辦企業,復旦張江已在此紮根24載。

24年的時間裏,復旦張江完成了由蔡倫路的一間實驗室到擁有國際領先光動力技術企業的升級。除光動力技術外,公司還擁有先進的納米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和口服固體制劑技術等,現有產品主要覆蓋皮膚性病治療和抗腫瘤治療領域。

去年5月中旬,復旦張江提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6月19日正式登陸科創板。此前,復旦張江於2002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13年轉入香港主板交易。

“科創板的推出為公司迴歸A股提供了契機。”復旦張江董事長王海波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本次成功發行後,公司實現A H同時上市,有利於拓寬公司融資渠道,進一步充實資本實力,為公司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網絡的建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用自身知識和技術研製新藥

略微花白的頭髮、一副鑲邊眼鏡,面對生物醫藥和技術問題侃侃而談,聲如洪鐘,眼前的這位醫藥公司掌門人頗有學者範。上世 紀90年代,國內醫藥行業的主流還是商業仿製藥路線,彼時,出身於復旦大學生物學的王海波萌生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術去開發新藥”的想法。

“在當時我們比較理想化,創立公司的初衷是從臨牀治療缺失和不滿意的角度來做新藥。”王海波還記得,公司最初選址在張江時,那裏還是一片農田。新藥的研發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復旦張江成立之初的主要營業收入來源於生物醫藥技術的轉讓及醫療診斷產品的銷售,通過這樣的方式又能為公司創新研發“造血”。

早期,為了獲得資金支持,復旦張江在拿到臨牀批文後,以銷售提成將產品轉讓給其他企業。同時,相繼轉讓的TPA、TNF受體等基因工程藥物,也幫助復旦張江攻克了從原核表達到真核表達等一系列基因工程技術難題,並搭建起了基因工程藥物平台。

在眾多轉讓的產品中,光動力技術產品是一個例外。“我們當時做着做着發現,光動力產品很有意思,它是真的能解決一些以往不能解決的問題。”王海波表示。2007年,鹽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上市,由此成為國內首個光動力藥物,用於治療以尖鋭濕疣為代表的皮膚HPV感染性疾病和增生性疾病。

“我們的創新也是夾雜着失敗的經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了。”王海波提及研發新藥的歷程不無感慨,做新藥是一件非常苦的事。復旦張江成立11年,才擁有了第一個產業化的創新藥,成立14年,才開始逐漸扭虧為盈。

三大拳頭產品前景幾何

除了光動力平台產品艾拉,復旦張江還於2009年將納米技術平台產品長循環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裏葆多)成功產業化。裏葆多是全球首個抗癌類脂質體藥物Doxil的國內首仿藥。復旦張江也由一家單純藥物研發機構轉型為新藥研究開發、生產製造及市場營銷為一體的創新性醫藥企業。

2017年,復旦張江研製的注射用海姆泊芬(復美達)上市銷售。據悉,復美達是國家1.1類新藥,也是全球首個針對鮮紅斑痣的光動力藥物。

復旦張江招股説明書顯示,艾拉是公司國內獨 家生產銷售產品, 2007年至2018年末累計實現銷售337.4萬支,累計銷售收入超過18.63億元。裏葆多截至2018年末,累計實現銷售48.5萬支,累計銷售收入超過17.05億元。復美達截至2018年末,累計銷售2.5萬支,累計銷售收入超過9000萬元。

王海波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目前,艾拉已基本覆蓋全國各省、地級市約 1000 家大型醫院,其中含 500 多家三甲醫院,未來公司將大力通過學術推廣方式,推動各地區基層醫院的患者向大型醫院轉診。“艾拉短期內出現替代性藥品的可能性較低,隨着艾拉推廣深度的持續加強及適應症領域的持續拓展,艾拉銷售收入持續增長明確可期。”

“對於裏葆多,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制劑整體市場空間增速明顯,公司與上海輝正的戰略合作已初見成效,裏葆多銷售收入有望持續提升。”另外,王海波表示,復美達填補了鮮紅斑痣治療領域的臨牀缺失,目前仍處於市場培育階段,未來成長空間較大。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告訴記者,光動力領域有特殊的臨牀價值,在美容、抗腫瘤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特點是藥械結合,需要使用光敏劑藥物,然後用特定波長的光源照射,優點是靶向性高副作用小。全球賽道相對壁壘較高,但市場規模並不是很大,國內這個領域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

“復旦張江的光動力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優勢主要體現在皮膚疾病的治療,如海姆泊芬是全球首創的治療鮮紅斑痣的光敏劑藥物。”上述分析師表示。

高增長背後的研發投入

三大拳頭產品和不斷研發創新構成了復旦張江業績的有力支撐。財務數據顯示,復旦張江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5.11億元、7.42億元、10.2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43.8%;淨利潤分別為6015.89萬元、9091.32萬元、2.2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91.5%。

招股説明書披露,報告期內,復旦張江研發投入總額達 3.51 億元,佔報告期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為15.40%。公司多次擔綱國家級研發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科技項目計劃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等。方面專利方面,復旦張江擁有境內專利授權56項,其中發明專利32項,擁有境外專利授權10項,全部為發明專利。

值得一提的是,復旦張江的光動力技術核心人才均從事光動力研究多年,在該領域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發表過多篇論文,同時作為課題負責人或主要研究人員承擔了多項光動力技術相關的國家級、省級重大科技攻關課題。“可能因為我們是復旦大學走出來的,喜歡研究,比較學術化。”王海波笑稱。

從股權結構上來看,復旦張江目前無實際控制人,持股5%以上的股東為上海醫藥、新企二期、楊宗孟及王海波,持股比例分別為22.77%、17%、8.67%和6.27%。復旦張江單個股東持有股份數不超過總股本的30%。公司股東之間不存在控股或實際控制關係,也不存在共同的控股股東。

“復旦張江創立20多年能發展到今天,和我們整個管理團隊非常穩定,以及技術人員的穩定分不開。”王海波表示,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上海醫藥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在公司治理層面,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衡,內部控制制度運行良好。

募資用於創新研發項目

登陸科創板的復旦張江將繼續專注研發創新能力。本次擬公開發行1.2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11.51%,本次發行全部為公司公開發行的新股,不安排公司股東公開發售股份。發行後總股本10.43億股。本次募投項目預計使用募集資金為6.5億元,主要用於海姆泊芬美國註冊項目、生物醫藥創新研發持續發展項目及收購泰州復旦張江少數股權項。

“20多年來,復旦張江的研發理念始終堅定為在明確市場需求的前提下,以能否體現出獨特的臨牀治療效果作為項目評價的決定性因素。此外,公司的經營理念始終為選擇有技術壁壘的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在滿足臨牀需求的前提下,達到差異化的競爭,有效利用研發資源,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王海波表示,未來,公司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也為公司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提供了條件。

此外,據披露,復旦張江的在研項目主要集中於四個核心技術平台:基因工程技術平台主要為拓撲異構酶抑制劑類和微管蛋白抑制劑類ADC藥物;光動力技術平台主要為產業化藥物的適應症拓展和國際註冊;納米技術平台主要為產業化項目的國際註冊以及紫杉醇白蛋白納米粒項目;口服固體制劑技術主要為JAK1選擇性抑制劑以及奧貝膽酸。這些在研項目公司都在積極推進中。

“除光動力平台,復旦張江的一大看點在於基因技術研發平台,在抗體藥物方面具有較強儲備。”上述券商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對於復旦張江來説,一方面是加快研發進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收購擴充產品線。

根據復旦張江最新財務數據,受疫情影響,藥品流通及醫院患者就診受阻,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3471.67萬元,同比有一定下滑。對此,王海波告訴記者,本次疫情沒有對公司主要產品的潛在用藥需求造成影響。“目前終端患者就診恢復趨勢加快,公司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對藥品銷售的影響在2020年下半年將基本消除。”王海波認為,本次疫情不會對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產生影響。

對於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王海波表示,在全球市場上, 公司將充分利用多年來積累的產品質量優勢、技術研發優勢、客户資源優勢、化學合成經驗優勢、管理及人才優勢等競爭優勢,落實公司的外延擴張,逐步形成以光動力技術、納米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和口服固體制劑技術等平台多足鼎立的主營業務格局, 大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成為生物醫藥業界的創新者及領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