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一隻基金髮行失敗!)
又有新基金募集失敗。
近日,新疆前海聯合基金公告稱,旗下新疆前海聯合中債 1-3 年國開行債券指數基金募集失敗。至此,年內發行失敗的基金擴容至19只。
多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發行失敗應該是常態。沒有發行失敗才不合適,説明市場不健康,要不供不應求,要麼硬保發行。只要市場有競爭,一定有失敗的產品出現。
年內首隻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髮行失敗
7月23日,新疆前海聯合基金髮布公告顯示,旗下新疆前海聯合中債 1-3 年國開行債券指數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根據公告,該基金於2022年4月20日開始募集,截至2022年7月19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新疆前海聯合中債 1-3 年國開行債券指數基金是一隻被動式指數基金,本基金的標的指數為中債-1-3 年國開行債券指數。基金託管人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對於年內首隻發行失敗的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滬上一位固收基金經理表示,債券型基金尤其指數型債券基金髮行失敗可能性更高,加上比較依賴機構客户資金,持有人大多是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如果原本答應的機構基金資金無法到位,就會導致債券型基金合同不能順利生效。其實,從去年發行失敗的基金類型可見純債基金佔比也不小。
此外,從今年以來募集失敗的基金產品來看,大多數來自中小型公司。業內看來,相較而言,大公司在資源、渠道等方面具有積累和優勢,資金的募集能力要強於新成立的公司和中小公募,在基金髮行困難時,大公司也有資金通過發起式形式來佈局。
上述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還分析,短期維度上,在經濟復甦不太穩固的階段,資金面應該不會迅速收緊,債市比較可能維持震盪格局。中期來看,對債市看法依舊偏謹慎,主要三個原因:一是經濟大概率處於環比改善的時間段,尤其寬信用措施見效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二是貨幣政策已經足夠寬鬆,很難有預期差;三是一些資金方面可能的影響,比如短端信用的槓桿已經放到極致、權益市場好轉對居民資產配置分流等。
華南一位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則認為,發行失敗應該是常態,沒有發行失敗才不合適,説明市場不健康,要不供不應求,要麼硬保發行。只要市場有競爭,一定有失敗的產品出現,不同的發行失敗基金的根本原因不同,但客觀的原因都一樣,就是沒有找到足夠的合適投資者和投資資金。
公開信息顯示,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聯合基金),成立於2015年8月7日,註冊資本金2億元人民幣。前海聯合基金目前在管規模為260億元,基金數量59只,經理人數11人 。
7月23日,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還發布公告稱,新任鄒文慶為副總經理,代任督察長,任職日期均為2022年7月22日。原督察長邱張斌因個人原因離任,離任日期為2022年7月22日。
公告顯示,鄒文慶曾任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渠道管理部銷售經理,東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渠道銷售部銷售經理,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渠道業務部銷售經理、渠道業務部副總經理。2019年4月加入任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渠道業務部總經理、公司總經理助理,現任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自2022年5月11日起代為履行公司總經理職責,自2022年7月22日起代為履行公司督察長職責,代為履行公司總經理職責、督察長職責的時間將遵照法律法規和監管機構的有關要求執行。
今年以來已有19只基金募集失敗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今年以來已有19只基金募集失敗,品類涵蓋“固收+”基金、純債基金,還有過去幾年來備受機構資金青睞的指數基金。除募集失敗外,今年以來還有近150只基金公告延長募集期或開放期,其中不乏大中型基金公司。
滬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研總監認為,年內基金髮行失敗有多種因素:一是整體來看,基金髮行失敗也和目前市場和投資者情緒有關。二是基金的同質化發行,部分權益類產品跟蹤的還是同一個主題,甚至投向同一只指數;此外,各家公募的渠道資源和品牌號召力也各不相同,自然會出現新基金募集規模的分化;最後,部分缺乏歷史業績,或投資業績平庸的基金經理,疊加市場遇冷因素,也會導致新基金募集失敗。
從近幾年的數據看,在基金市場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基金髮行失敗的案例也在逐漸增多。
數據顯示,2021年共有32只基金髮行失敗,上一個超過這個數字的年份是大熊市2018年(33只)。過去10年,2011年-2016年沒有發行失敗的基金,在2017年-2021年,平均每年有23.6只基金髮行失敗。
北京一位權益類基金經理對此表示,基金髮行失敗與股市、債市行情確實存在密切關係。在2018年的大熊市中,新基金募集失敗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原因就是基金缺乏賺錢效應,投資者風險偏好下台階,處於發行期的新基金就容易遭遇資金的冷落,無法募集成立。2021年的債牛行情,中債總財富指數一年漲幅5.69%,債券型基金的發行失敗數量也降為10只,創下近四年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