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網
為抓好“六穩”、“六保”,今年全國兩會提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擴大內需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升消費。國內消費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量的六成。只有消費穩定了,經濟穩定才有保證。
近年來消費問題比較突出。2019年消費實際增速6.36%,比2018年下滑了1.7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7.8%,比2018年貢獻率65.9%下滑8.1個百分點。正由於消費增速下滑,導致了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更麻煩的問題是,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打擊了我國居民消費。1-4月社會零售品總額累計增速為負16.2%。作為消費新動能的網上商品和服務銷售,累計同比僅增長1.7%,相比2019年16.5%的增長率下降14.8個百分點。一季度,消費拖累GDP負增長4.36個百分點,佔據了GDP負增長的6成以上。
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消費會不會自動出現“報復性反彈”呢?答案是否定的。報復性消費意味着居民消費模式發生變化,但是無論從總量還是微觀上,居民的行為不會轉向報復性消費。
一方面,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由此帶來失業風險攀升。至4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同比下滑22.9%,調查失業率上升到6%。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消費者會更加謹慎,儲蓄傾向上升。“宅”成為常態行為,“買它、買它、買它”等剁手衝動會受到抑止。
另一方面,從微觀行為模式看,消費模式至多是迴歸疫情前的常態,不會發生加大補償性消費的情形。居民不會因為上半年沒有在外就餐,在下半年就加大力度一天吃五頓,也不會因為上半年沒有出去理髮就在下半年每天理髮。家電等耐用品消費是上半年消費的延遲,而不是報復性增長。人們不會因為上半年沒有購買就買兩台電視、五台冰箱。總體看,失去的已經失去,在大多數消費品類,消費者並不會在下半年自動增加購買,以補齊上半年失去的消費。
總之, 2019年消費增速下滑的大趨勢疊加疫情影響,下半年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消費增速能夠扭轉2019年的快速下降,而不是爆發性增長。所以,對消費的總體政策取向是“穩”。
為了穩消費,部委和地方政府等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發放消費券、啓動購車補貼等。這些政策起到了很好地效果。但是,為了更好地提振消費,除了關注消費內容升級等方面以外,更要以穩定居民資產負債為主要抓手。
疫情影響收入後,居民資產負債表中高債務負擔對消費的阻礙作用加大。近年來,居民債務持續積累,導致住户部門債務餘額和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不斷上升,居民現金流越來越緊張。在疫情的衝擊下,今年居民收入增速下降,這就導致前期債務的還本付息壓力加大,將擠壓居民用於消費的可支配資金。
根據人民銀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2018年末,我國住户部門槓桿率為60.4%,低於發達經濟體平均的72.1%,但是高於世界平均的59.7%和新興市場國家平均的39.9%。同時,我國住户部門槓桿率增幅高於世界主要國家。2018年我國住户部門槓桿率上升3.4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和澳大利亞住户部門槓桿率分別下降1.5個和0.7個百分點,日本、英國等住户部門槓桿率也僅有小幅上升。
隨着槓桿率上升,居民還款壓力逐漸加大,資金鍊變得越來越緊。根據人民銀行計算,2018年我國住户部門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7%,較同期住户部門債務增速低7.5個百分點。住户部門貸款餘額與可支配收入比為99.9%,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2019年住户部門貸款繼續同比增長15.53%,至2020年4月份再次同比上漲13.88%,遠超收入增速。
居民債務壓力分佈並不平均。低收入家庭一旦陷入債務,負擔更為沉重。此次疫情影響最大的恰恰又是部分中低收入行業。根據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分行業平均工資數據,農林牧漁、住宿和餐飲、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三個行業排名後三位。住宿餐飲等服務業是這次影響的重災區,恢復十分緩慢,加劇了從業人員家庭資產負債表負擔。
綜合前面分析,穩定中國經濟基本盤在於穩定消費。除政府消費外,消費中7成來自居民消費。由於前幾年快速積累的債務,在疫情導致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居民還本付息壓力加大。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一旦陷入債務,負擔更為沉重。債務剛性支出導致居民消費受到很大限制。
宏觀政策還需要更有針對性發力,穩定居民資產負債表。從根本上,進一步加大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提高就業數量和質量,穩定居民收入。同時,貨幣政策可以進一步考慮降息。當前利率水平與2009年基本持平,但是經濟增速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無論是家庭還是企業債務利息的絕對負擔仍然較大。最後,為了彌補居民消費的不足,財政政策要進一步在政府消費領域發力。提升政府消費一方面可以提高總消費,另一方面通過保障民生,也可以部分緩解居民資產負債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