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上車時,請避開這些房子
這導致妹子覺得「後悔上車了」,有網友在帖子下面回覆説,「買了公寓,也很後悔」,事實上,這裏問題的癥結並不是上車,而是「上錯車」。
先不論這套房是不是給妹子帶來了極高的精神價值,但從剛需的角度來説,這寶貴的首套房資格,確實是白瞎了。
有同學可能會説了,我是剛需,沒必要考慮增值吧?只要我住着舒服不就行了嗎?
首先,很少有人能夠在一套房子裏住一輩子,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對房子的要求會慢慢改變,比如人口變多、學區、養老等等,那麼首套房大概率會被用來置換改善,這時候保值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要看房子的漲幅是否能跟上大盤,不能賺錢的房子不能買,這裏的賺錢與炒房無關,依然是為了置換考慮,如果大盤上漲你的房子卻在跌,那麼在後面置換的時候就相當於吃了大虧。
關於可以買什麼,老李想説,當然最想要市中心地鐵新房,有學區,有醫院,有商場,高端開發商,板樓大户型,南北通透四面寬,明廚明衞,人車分流,總之什麼好就都給我招呼上的那種,但是…….我也不是富二代啊?!
那麼,當我們沒法選擇最好的時候,至少要排除最壞的。今天,老李就跟大家盤一盤,剛需上車,不能,買什麼樣的房。
旅遊地產度假房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度假房就是千萬社畜想象中詩和遠方的極致體現,當你奔波在上下班路上,或者在寫字樓裏被工作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時候,想到這個房子,心中就盪漾起美好的幻想。
然而,你卻沒有時間去住。不僅你沒有時間去住,連你臆想中的租户,也沒有時間去住。加上當地二手房市場根本沒有流動性,結果就是花 50 萬買入的,現在 30 萬都處理不掉。
在一些旅遊地產項目,有些樓層不好的房子,房主為了套現離場,現金交易還能再打折。對於剛需來説,請放棄幻想,務必遠離。
商住房
這一類包括公寓、商鋪、寫字樓。對於大多數選擇購買商住房的購房者,尤其是剛需一族來説,他們買商住房的原因就兩種:便宜和不限購。
然而在 2017 年,北京市發佈了針對「商住房」的調控措施。要求商辦類項目銷售對象不能是個人,新政執行前已銷售的二手房再次上市出售時可以出售給個人,但個人必須具備在京購房資格,且能支付全款。
從此之後,北京的商住房徹底啞火,成交量和價格都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其他各城市也都陸續開始整頓商住房市場。政策紅線下,商住房的金融屬性已經被削弱到最低。
除了交易困難,商住房的產權只有 40 年;商水商電比民水民電貴,還不通天然氣;物業費也比住宅物業費貴很多;更沒有學區房等福利。
這麼多硬傷,置換時出手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不僅如此,在置換時,商住房交易税費也比住宅高。住宅契税是房屋總價的 1.5%,而商住是 3%。在普通住宅二手房交易裏,滿五年唯一的住房賣家免税,但商住房過户不論年限,都要交納 5.6%的營業税,和 30%-60%的土地增值税。
這麼高的交易成本,剛需還是敬而遠之吧。
城郊遠大新雖然不如市中心老破小的流通性好,但也是剛需上車的不錯選擇之一,但城郊老破大就不一樣了。
遠大新至少佔據了「新」的優勢,開發商和物業品質大多也還是不錯的,在不用上班的時候,呆在房間裏是相當的爽。但城郊老破大不僅擁有了市中心老破小的劣勢:老+破,還兼具了城郊遠大新的劣勢,通勤時間長,生活不便。
作為在一線城市的打工仔,老李覺得,通勤時間單程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否則從早上到公司開始什麼都不做已經非常疲憊了,會直接影響到一天的工作狀態和效率。即使你能堅持忍受,你的下家也不一定能,置換的時候就構成不利因素。因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你住,就是他住。
關於配套,雖然遠大新的「規劃」十分完備,但規劃畢竟是規劃,落地時間不確定,實物長啥樣也只能靠想象力。
別墅
別墅不能買主要原因就一個字:貴。
不僅本身貴,因為面積大,裝修的費用也相當可觀,但這部分成本卻不一定在置換的時候能得到相應的變現。
而貴就意味着,接盤的人羣基數很小,轉手率低,流通性就更不用説了。
另外,別墅也存在通勤時間的問題,並不適合打工族自住。
此外,雖然在選擇購房類型上,剛需要保持謹慎,但在時間上,可以説任何時候都是剛需上車的合適時機,因為對於房價的短期預測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如果抱着等待大跌抄底的心態,只會因小失大。
如果你有關於租房和買房的困惑,歡迎在後台留言給我~
作者 | 老李
插圖 | 來自網絡
一起聊聊房裏房外這些事兒
讓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