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9月9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
會議指出,要加快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供需互促、產銷並進的良性循環,塑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強化競爭政策作用。
就會議釋放出的重磅信號,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第一,強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及鼓勵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能夠更加充分發揮包括物流業在內的流通體系的規模經濟效應。第二,今後物流業將加快對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設,並強化競爭政策作用。第三,交通運輸、流通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會繼續加強,尤其是與民生高度相關的商貿物流設施改造升級,以提高流通體系的總體效率。”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補充道,流通包括批發、零售、倉儲、物流、配送等多個環節,對流通體系的理解應把握四大方面:首先,流通業本身的大發展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新基建範疇,如物流、倉儲、冷鏈、支付等流通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本身就是有效投資,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流通業發展本身就是對商品市場的拓展和深化,隨着物流、倉儲、冷鏈、支付等流通業基礎設施向欠發達地區、農村普及,讓農村有了更多的消費機會;第三,新零售等新型流通環節,將通過提升流量、提升體驗,以軟價值的方式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第四,目前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都存在規模小而分散的問題,未來流通業的發展方向是運用資本、技術等手段,發展更大的網絡式、平台式的運營模式,這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個利於流通企業營商環境改善的利好政策。
6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12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生鮮農產品流通的實施意見》提出,着力破除政策障礙,着力補齊流通短板,着力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流通領域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促進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提質壯大升級;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明確,精簡優化工業產品生產流通等環節管理措施。此外,天津市相繼出台“惠企21條”和“27條措施”等扶持政策讓商貿流通企業既感受到了温暖又樹立了信心。
張海冰認為,“從營商環境來看,目前流通企業仍面臨兩大問題:一是行政性費用還很高,燃料、路橋等費用有待進一步降低;二是各地區之間的分割、地方保護還比較嚴重,需要政府通過改革予以破除。”
談及接下來在改善流通企業營商環境方面還需出台哪些舉措時,陶金建議,首先,面對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不高的問題,需要積極鼓勵商貿物流領域的科技創新,對新技術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給予便利和標準的放寬。其次,針對流通體系的堵點,需要進一步打通從物流到商貿領域的聯繫,繼續推進兩大領域的產業融合。最後,在規範化監管、健全物流商貿標準、制度和法律的前提下,進一步限制政策對市場的干預,如此,規模經濟充分發揮,自然會促進市場效率的改善和大型優質企業的成長。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