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吳曉靈:明晰統一資產管理規則迫在眉睫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財經

日前,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在線上發佈了《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報告》。課題牽頭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CWM50學術總顧問吳曉靈在發佈會上表示,選擇資產管理業務監管來開展研究,是因為它是鏈接投資人與融資方的關鍵領域,是發展直接融資、調整金融供給結構的重要領域。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明確一些概念的本源和內涵,尋求概念及監管原則的共識,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

吳曉靈表示, 2012年以來,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設計了眾多的資產管理產品,在滿足公眾財富保值增值需求,滿足社會不同層次融資需求的同時,也因法律關係不明確、風險管控不到位、監管邊界不清晰而埋下了風險隱患。2019年7月國務院金融委發佈了金融業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大大放寬了外資進入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限制。但本質相同的資產管理機構由不同的監管機構審批、本質相同的資產管理產品監管規則不完全相同,也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困惑。一些名稱相同的業務 與西方國家市場的內涵存在不同,這也讓他們難以在業務佈局上進行取捨。明確一些概念的本源和內涵,尋求概念及監管原則的共識,已迫在眉睫。

吳曉靈介紹, 2018年4月《資管新規》發佈以來,監管部門在統一概念、統一規則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許多重大原則問題已有共識,規則差異在逐漸縮小。明確概念、統一規則,逐步實現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是既定的方向。但也還有一些概念目前尚未形成共識,比如銀行理財產品能否歸入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範圍,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與貨幣基金能否名稱統一等;形成共識的原則在實施中還面臨以往法律的制約,比如廣義的財富管理包括集合投資管理、投資諮詢和單一客户投資管理(專户管理),狹義的財富管理一般是指投資諮詢和專户管理,而《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對投資諮詢做了極窄的定義。

此外,吳曉靈認為,我們還面臨新老產品轉換陣痛的制約等問題。我們的研究聚焦於資產管理業務生態鏈的梳理和概念的界定,希望研究能促進概念的進一步明確、規則的進一步統一,幫助樹立投資者利益優先的行業行為規範,為資產管理業務規範發展、平穩過渡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