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特約評論員 汪勇(西南財經大學副教授)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重大修改。利率問題是民間借貸規制的核心問題。本次修訂將原來的24%和36%的上限,調整為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四倍。以2020年8月20日最新發布的一年期LPR為3.85%的4倍計算,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的上限為15.4%。
有媒體指出,民間借貸新規有漏洞,民間借貸機構還能“鑽空子”做出70%的高利貸。並且給出了很具體的例子説明如何做出超過上限的利率。規定與此相關的原文是“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後應當支付的本息之和,超過以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以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上述原文表達並沒有明確界定借款人按照什麼頻率還款以及每次應該還多少,幾乎所有媒體的“鑽空子”例子都是圍繞還款時間和每次還款的數量做文章。從嚴格邏輯來説,這種擔心有必要,原因如下:
為了舉例説明方便,接下來的4倍利率就用15.4%(實際上,市場報價利率也就是LPR,是變化的,所以這個新規的上限也是變化的)。假設借10萬元,借一年,年利率15.4%。最容易理解的一種還款方式就是國債的還錢方式。你買了10萬元的一年期國債,也就是借給國家10萬元,假設利率15.4%,一年以後,國家連本帶息給你115400元。如果國債分兩次付息,半年兑付一次利息,那就是半年後給你7700元,一年到了再給你7700元加本金10萬元。如果利息是每個月(每週,每天)付一次(沒有那個國家的國債這麼幹,這裏只是舉例),那就是每個月付15400/12,也就是1283.33元,按周或者按天支付以此類推。
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和最廣泛使用的方法都是市場長期磨礪出來的,一般也沒法撈到額外好處。所以網上的例子都涉及很早就開始部分償還本金,其實這種方式也很普遍,比如你買了房或者買了車就知道,月供每個月不只是利息,還包括一部分本金。但是這種方式就比較複雜了,複雜的原因就在於利息是本金和利率的乘積,雖然利率還是常量,但是這種還款方式把本金搞成了一個變量,就像房貸一樣,每個月的貸款餘額實際上在變化,應付利息總額隨之變化。當然,為了大家方便,銀行都會按照一套算法讓你每個月等額還款。學過最基礎的淨現值計算的都理解月供是如何推出來的。很多手機上也有這個應用。
“鑽空子”的算法就不考慮這種(維護貸款方利益的)複雜性,而只是在名義符合規定。沿用上面的例子,借10萬元,利率15.4%,一年利息就是15400元,借款人本息合計115400元。比如,可以這麼幹來獲取超額收益:讓借款人按月償還,每個月還款115400元/12=9616.67元。有了上面房貸的參照應該看出來這兒的邏輯錯誤,這個每月還款數是用115400元除以12算出來的,然而第一個月以後借款人已經償還了部分本金,本金已經變了,利息總額也變了,如果剩下的11個月也要等額償還,那麼每個月應該還的肯定就不應該是(115400元-9616.67元)/11=9616.67元(應該小於這個數)。如果有最基礎的淨現值常識,可以很快算出來這種方式導致借款人的實際支付利率是每年27.3%。如果實際支付利率15.4%,每個月應該還款9044.67元,而不是9616.67元。一言以蔽之,如果那個僅僅用來合規的115400元不變,借款人最初的還款金額越高,支付的額外利息就越高。這種方法的極端情況可以是第一個月還本金加一個月利息,然後剩下的11個月只還利息,這種安排和上面的還款安排相比實質並沒有變,但是大家都知道不划算,所以肯定不應該出現。如果出現,借款人實際支付的利率將是每年116%。因為只借了一個月,結果按照借了一年計算。類似的現實場景和後果可參考儲户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儲户如果提前提取本金不僅會損失一些應得利息,後續更不可能被支付任何利息。
所以就嚴格的邏輯和法理而言,利率新規確實可能被鑽空子,不出意外的話,一定會。尤其是對那些貸款數額小且財務知識匱乏的貸款羣體。但就現實情況來看,沒有必要,原因如下:
第一,不管上限是24%還是32%或者其他任何數字,這些鑽空子的操作一直存在(更不要説通過種種手續費千方百計降低貸款人實際到手的數額),並不是現在對上限標準調整以後才導致了他們出現。而且對利率上限在政策層面的調低,也會調低這些鑽空子的操作賺取的實際利率,方向是一樣的。
第二,退一萬步講,即使是這次的新規讓市場突然開竅,他們行為的合法性最終解釋權在法院,而社會壓力(如果他們作為一個整體做得太過分)又會對執法和釋法形成影響。
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現行規定調整的重心或許並不是所謂的降低民間借貸利率最高限額,而是讓該限額從固定變為浮動,和整體貨幣與利率政策形成聯動。當然基於對相當長一段時間LPR的預測,降低借貸利率也應該是初衷之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