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輸血”加速 雲計算服務商跑步上市

雲計算領域今年迎來發展的快車道,在普遍面臨盈利難題的境地下,雲服務企業爭相湧入資本市場“輸血”。

近日,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雲科技”)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目前該公司已完成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首輪問詢回覆,正在穩步推進科創板上市。

與此同時,另一家雲計算廠商浪潮雲信息技術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浪潮雲”)披露已與中信證券簽署IPO輔導協議,預計今年12月完成在科創板上市工作。

另有多家雲服務廠商表示在密切關注科創板政策及動態,艾媒諮詢行業分析師劉蕾蕾指出,科創板或成為雲計算廠商融資的主要戰場。

普遍盈利難

事實上,雲計算的範疇非常廣泛,按照產業結構來看,雲計算產業鏈分為上游核心硬件(芯片、CPU、內存等);中游IT基礎設備(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以及下游雲生態(基礎平台、雲原生應用等)三部分。而對於今年備受關注的青雲、金山雲等公司,則屬於下游的雲服務提供商。

根據青雲科技此前提交的招股書披露,2017~2019三年裏,該公司一直處於運營虧損境地,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分別為0.96億元、1.49億元和1.91億元,虧損缺口逐年擴大。招股書中提到,“公司目前尚未盈利,且預計短期內無法盈利”。

關於盈利問題,青雲科技在首輪問詢回覆中表示,公司擬採取五大措施,一是把握傳統企業上雲機會,繼續深耕私有云市場;二是持續豐富產品線,探索交叉銷售機會;三是強化成本控制,提高經營效率;四是推進渠道建設,增強銷售實力;五是把握行業機遇,推進混合雲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盈利難題並非青雲科技一家面臨的現狀,而是中小型雲服務企業普遍面臨的困難。搶先青雲科技一步、早在今年1月登陸科創板的UCloud優刻得(688158.SH),今年一季度歸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2556.5萬元,去年同期淨利為428.8萬元,由盈轉虧。

而帶着“首個純雲計算中概股”榮光、於今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金山雲(NASDAQ:KC),交出的首份財報同樣不好看,一季度淨虧損3.316億元,與2019年同期淨虧損2.01億元同比擴大64.6%。

為何雲計算服務公司難以盈利?劉蕾蕾分析道,“雲計算是一個典型的比拼規模經濟的領域,也是一個燒錢的行業。”當前雲計算行業仍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為了規模擴張、提升綜合競爭力,參與的玩家要持續高投入,因此虧損是行業常態。

記者注意到,雲計算廠商的營收成本普遍呈現上升的趨勢。青雲科技招股書中顯示,2017~2019三年裏營業總成本分別是3.35億元、4.43億元、5.70億元;金山雲2017~2019三年的營銷費用也在逐步上漲,在總營收中所佔比重分別是19%、24.6%和27.6%。

即使是作為行業龍頭的阿里雲最近幾年同樣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從2017年至2020年,阿里雲營收從近67億元躍升至400億元,而虧損缺口也在擴大,2017年虧損近17億元,今年這一數字已高達70億元。

雲計算廠商的跑馬圈地,一位從事多年雲服務銷售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感同身受:“這兩年搶客户越來越激烈,國內雲計算起步較國外晚,起初玩家很少,但這幾年市場需求爆發,參戰廠商數量越來越多。無論是頭部的阿里、騰訊、亞馬遜AWS、華為等,還是中小型雲計算廠商,都在鉚足勁兒深挖客户,比如通過一些創業創新競賽的形式,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入門級價格極低甚至免費試用一定週期,激烈的價格戰導致行業的利潤被大幅壓縮。”

業內觀察人士指出,雲計算服務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價格戰也是造成廠商普遍虧損的主要因素,中短期內虧損難題很難改善。當前廠商比拼的主要戰場是企業應用領域,由於企業級的雲計算應用仍在發展初期,對廠商的技術要求相對基礎,難以體現出廠商的技術差異,因此競爭力更多體現在客户資源上。

不難看出,雲計算是一個重資產、重投放、高技術、盈利回報週期長的行業,儘管眾多廠商搶食“雲計算”,但要存活下去,持續的現金流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正基於此,眾多雲計算廠商爭相湧入資本市場,欲藉此為雲服務業務“輸血”或“續命”。

市場洗牌加速

據第三方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雲服務市場規模在2019年達到1.66億元,中國雲服務仍有很高的增長空間。而云服務廠商為搶食市場蛋糕,爭相加碼佈局或IPO競賽,引入資本力量,無疑將帶來一場新的洗牌。

青雲科技在首輪問詢回覆中坦言,雲計算行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一方面由於核心技術發展快,企業需要進行全產品線佈局並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因此需要較大的研發投放;另一方面雲服務企業需要大量購買或租用服務器、交換機等電子設備,且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因此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青雲科技公司的資金實力遜色於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亞馬遜AWS等行業大型企業,需要補足資金進一步增加公司業務規模的發展、技術人才的引進和銷售網絡的延伸。”除此之外,青雲科技“與行業龍頭相比成立時間較短,品牌影響力尚需提升,是目前業務發展不利因素之一”。

浪潮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浪潮雲已於今年3月完成了C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100億元。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27日,浪潮雲運營主體“浪潮雲信息有限公司”,變更為“浪潮雲信息技術股份公司”,與此同時,註冊資本金額也增加205.42%達到3.6億元以上。種種跡象皆被視為浪潮云為運作科創板上市做準備。值得一提的是,浪潮雲一旦成功上市,將成為浪潮集團旗下繼浪潮信息、浪潮軟件之後第三家A股上市公司。

劉蕾蕾認為,對雲計算企業而言,今年是IPO的好時機。從政策層面看,國家鼓勵倡導新基建,帶動雲計算等領域的投資建設熱情,行業景氣度高漲;從市場層面看,疫情暴發後,雲計算需求快速爆發,雲計算廠商營收增長亮眼; 從資本層面看,當前市場流動性相對寬鬆,疊加政策和需求的雙重利好,市場願意給予雲計算企業相對較高的估值。科創版的上市條件對科技型企業相對友好,且發行速度快,因此科創板會成為雲計算廠商融資的主戰場。

目前雲計算產業鏈中,雲服務賽道上的“玩家”基本分成幾類,一類是阿里雲、騰訊雲、亞馬遜AWS等互聯網巨頭,一類是華為、新華三、浪潮等傳統IT廠商,一類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通信運營商,另一類則是像青雲科技、UCloud等代表的新興力量。

業界普遍認為,按照雲計算的部署模式來看,由阿里巴巴、華為、騰訊、亞馬遜AWS等巨頭把持的公有云市場格局基本已定,而私有云、混合雲市場暫未形成絕對巨頭,存在着較多可以縱深切入的方向,私有云、混合雲成為投資機構重點關注的領域。當然,對於期望藉助新技術和新領域應用來實現彎道超車,改變現有巨頭格局的其他雲服務廠商來説,他們將面臨在技術上、資金上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雲服務廠商從資本市場融資造血也將會是常見現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8 字。

轉載請註明: 資本“輸血”加速 雲計算服務商跑步上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