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燃石醫學美股IPO:市值超16億美元 聯想之星迴報近80倍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這是聯想之星自2010年系統佈局醫療投資以來的第三個醫療IPO。按照市值計算,這筆投資為聯想之星賺到近80倍的賬面回報。

“中國腫瘤NGS第一股”誕生了。

北京時間6月12日晚,國內腫瘤基因檢測企業燃石醫學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號為 BNR。按照每股發行價16.5美元計算,燃石醫學的市值將達到16.8億美元。

伴隨敲鐘,癌症早檢領域的潘多拉魔盒緩緩打開。運用基因檢測讓患者獲得更大的疾病治癒可能,燃石醫學創始人漢雨生用六年時間帶領公司與國際巨頭並肩。而其背後,首輪即入局,連投三輪的聯想之星陪伴6年,成為燃石醫學最緊密的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聯想之星自2010年系統佈局醫療投資以來的第三個醫療IPO。IPO後,聯想之星持有5.2%的股份,按照市值計算,這筆投資獲得近80倍的賬面回報。而就在20天之前,開拓藥業港股上市,從首輪就開始投資的聯想之星已收穫超過50倍的回報,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首輪即入局,6年陪跑

2014年,燃石醫學正式成立,專注於為腫瘤精準醫療提供具有臨牀價值的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服務,業務及研發方向覆蓋三大領域:腫瘤患病人羣檢測、癌症早檢以及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生態圈。

CIC數據顯示,以2019年接受測試的患者數量計算,燃石醫學是中國排名第一的NGS癌症治療服務提供商,其市場份額為26.7%。

作為中國腫瘤NGS行業跑出來的頭部玩家,燃石醫學在IPO前自然不乏VC/PE青睞,截至目前總融資額2.4億美金,C輪還曾創下行業內單輪融資額最高紀錄。而聯想之星作為首輪就進入的投資機構,更是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相伴6年。

回顧過去,聯想之星總經理、主管合夥人王明耀對多個畫面記憶猶新。“最近我特意覆盤了當時燃石醫學的決策報告,做得非常紮實,有大量的數據和分析,包括我們對腫瘤精準醫療未來趨勢的預判如今也被驗證。最後燃石醫學能跑出來,我們並不意外。”

的確,2014年前後,NIPT(無創產前檢測)競爭已成紅海,但腫瘤NGS領域乏善可陳。在一片荒原投準燃石醫學,聯想之星靠得不僅僅是運氣。在這個項目上,聯想之星傾注了大量心血。

王明耀介紹,燃石醫學首輪融資時,公司還尚未完成組建。聯想之星投資後,迅速幫助其對接各種資源和提供相應扶持等。之後,聯想之星再次追加兩輪投資。

“我們除了幫助解決公司資金問題,最核心的一點是幫助CEO成長,這也是我們進行投後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塊。”在王明耀看來,“每一個CEO都有自己的盲點,包括管理、技術、公司文化建設等等方面,而我們通過多年投資總結出大量經驗,還有創業CEO特訓班提供系統培訓,比如幫助CEO制定戰略、引進外部合作等。甚至我們可以對接大量政府方面的資源,比如與地方政府產業園合作。”

一筆靠實力賭贏的投資:

賬面回報近80倍,超過其當期基金規模的1.5倍

多年陪伴、終結碩果。不過故事的開頭,似乎並不美好。

在業內人的印象裏,燃石醫學的創始人漢雨生出了名的“能折騰”。他2003年從協和醫科大學碩士畢業放棄直博,選擇從商。兩年後,加入美國生物科技公司BioTek為其組建了中國團隊,在四年裏將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提高20倍。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他卻遠赴哥倫比亞大學攻讀MBA,後回國加入北極光創投,主攻創新藥和NGS賽道投資。

即便如此,漢雨生剛開始創業時,還是坐了挺長時間“冷板凳”。

“首輪融資時,漢雨生在半年多的時間中談了幾十家投資機構,但沒有一家給出積極回應。”聯想之星合夥人冷豔對投資界回憶,“2013年NIPT領域已經有幾家跑出來,但腫瘤NGS還是新概念。大部分投資人還不認為腫瘤NGS未來會是一條賽道,剩下少部分認為可行的人則質疑——憑什麼是你漢雨生能做到。”

當時對於任何一家早期機構而言,這都是一個冒險的決定,但冷豔心底有個聲音:也許應該大膽一搏。

這基於冷豔對行業和人的判斷。“那時的NIPT賽道肯定是沒有空間再做早期投資了,考慮到腫瘤疾病複雜、治療費用高、對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存在需求,可能跑在前面的公司後續積累的數據會成為壁壘。再加上漢雨生在BioTek從中國第一個員工到搭建整個中國區團隊成為總經理且運營業績良好的經歷,我認為一定程度上和他要做燃石這件事,底層的能力素質比較接近,所以認為值得嘗試投資。”

一個月閃電過會,當時聯想之星IC(投委會)的快速決策給了冷豔一顆定心丸。“我2013年6月加入聯想之星,任投資經理,年底推這個項目上會,論證這個方向可能存在的機會和人事匹配度,而IC們對人的判斷和認可加註了最後一道砝碼。”

2014年6月,聯想之星和漢雨生的老東家北極光,加上核心團隊自籌,首輪共投了4300萬元,這對燃石醫學來説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果然,拿到融資的漢雨生是不折不扣的行動派。公司成立不久,他意識到產品申報的必要性,立馬開始了數據、GMP廠房以及其他準備工作。第一個產品打磨完成,燃石又以極快的速度投入市場工作,並早早建立了護城河。之後,針對產品和團隊,燃石又經歷了數次迭代。

在冷豔看來,早期投資就是先做判斷題再做選擇題。“判斷題就是一定先要把當下你不能幹的事情否定掉,然後剩下來的就是讓創始人帶着項目去教育你,然後選出可能可以做的事,雖然也不一定對,但如果對了空間很大,這個就是我們喜歡的標的。”

從參與投資燃石醫學天使輪開始,聯想之星陪伴其長達6年。IPO後,聯想之星持有5.2%的股份,按照市值計算,這筆投資獲得近80倍的面回報,賺得盤滿缽滿。

而據王明耀介紹,燃石醫學美股IPO後,帶給聯想之星的賬面回報超過其當期基金規模的1.5倍。

10年醫療佈局迎來收穫期

“接下來將迎來IPO大年”

加上燃石醫學,自2010年佈局醫療投資以來,聯想之星已收穫了3個醫療項目IPO,這一數字還在持續累加。“今年開始,聯想之星迎來IPO的大年。” 王明耀對投資界表示。

悄然間,這家脱胎於聯想控股的早期基金已在醫療健康領域投出100多個項目,包括派格生物、開拓藥業、燃石醫學、卡尤迪、康諾亞、HiFiBiO等,並在巨頭籠罩和VC廝殺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收穫多個明星公司。某種意義上,聯想之星為行業提供一個樣本參考——早期基金投資類似醫療長週期行業的可行性。

早期基金到底能不能做長線投資?在經歷過一個完整週期後,聯想之星蹚出了一條路,也漸漸有了發言權。

“在2013年之前做醫療行業的早期投資,還是挺困難的。比如説生物醫藥沒人願意投,其特點是投入大、週期長、風險大,這都是當時客觀存在的問題。再比如基因檢測,底層技術沒有成熟,其他應用層也無法突破。”

在王明耀看來,做醫療領域的投資,需要依靠“生態圈”的養成。以腫瘤基因檢測為例,這個賽道快速發展的幾個邊界條件是NGS技術成熟(國外跑通有對標)、腫瘤疾病的特點、測序成本拐點、精準醫療概念、資本寬鬆的助推(2014-2018年大量資本湧入)等。

“其中腫瘤疾病自身特點最為關鍵,由於腫瘤的複雜性,使醫生對於在分子層面(基因DNA)獲得更多信息有比較強烈的訴求。而腫瘤整體治療費用高,患者對可以指導用藥的方法付費意願非常強烈。另外這幾年多種靶向藥先後上市成為更有利的促進因素。”王明耀認為,正是由於具備了上述多個特點,腫瘤NGS這條原本不存在的賽道迅速發展。

燃石醫學是聯想之星在該領域的首個項目。這顆釘子打下去後,聯想之星又陸續出手,投資了卡尤迪、艾吉泰康生物、聚道科技、啓函生物、嘉因生物、瑞風生物等十多個項目,逐步在基因領域形成投資佈局。

王明耀坦言,2013年以前聯想之星像在“蒙着打”,但現在可以“瞄着打”,並且依靠頭部項目迅速卡位、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比如基因領域投資已成為聯想之星的“根據地”。

總體而言,在醫療健康領域,聯想之星將戰略佈局定為“新技術”與“新服務”兩大板塊。其中,新技術包括生物新藥與療法、基因技術與服務、診斷技術與高值耗材;新服務包括可“沉到基層”的診斷/數據終端、醫療服務的供給創新以及醫療資源的配置優化。

投資越是早期,越是要打叢林戰,項目不知道從哪個地方冒出來,然而方法論真的無跡可循麼?聯想之星用了10年時間,圍繞項目源、創業者、投資理念、投後服務等方面描繪出了一張適用於自身的、差異化的“尋寶地圖”,並且在建立起壁壘後,耐心、持續地加固這道城牆。

如今,聯想之星管理的前期基金開始帶來高倍增值和現金回籠,同時提前佈局和長週期堅守帶來的成果也十分顯著:其管理的初始基金總計投資約20個項目,將可能產生六七個IPO項目,目前基金回報已經十幾倍,並且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就醫療方向的投資而言,“目前變得很熱門,已經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王明耀表示。確實,對於投身醫療投資的參與者而言,也許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