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我國境內首張銀行卡的誕生

  【經濟特區輝煌40年·親歷變化】 

作者:周炳志

1985年,我國境內第一張銀行卡“中銀卡”在珠海問世。我現在都記得,那張卡左上方是古錢幣圖案,下半部分是珠海漁女。當時銀行卡一問世,影響很強烈。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這張銀行卡的誕生,是跟我的一次香港探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1978年正式進入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的前身單位——中國銀行拱北辦事處工作。1984年,我到香港探親,哥哥帶着我到處逛商場買東西,逛了一圈,東西到手,我卻沒看到哥哥付現金。

當時,我特別奇怪,就問:“哥,香港買東西可以不給錢嗎?”哥哥聽完樂了:“你沒看見我刷卡了嗎?刷卡之後我們會去與銀行結賬的。”隨後我又跟着哥哥來到一台機器前,把一張卡片插進去,摁幾個鍵之後,裏面像變魔術似的出來了鈔票。

這是我第一次聽説“銀行卡”這個名詞,當時,哥哥又給我講了銀行卡的方便和好處。我雖然沒有見過這些新東西,但在銀行工作的經驗,讓我知道這些業務的市場前景。我把香港銀行卡的申請表格和有關資料全部帶回珠海,並向當時的行長顧廣提出,珠海也可以搞這些新的金融產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時,領導聽了彙報非常感興趣,當即拍板同意,讓我們出一個方案,作可行性研究報告。很快,珠海分行就成立了銀行卡籌備小組。大家集思廣益,關於卡片的圖案還設計了好幾種樣板。經研究後最終決定,使用左上方為春秋戰國時的布幣標識,上方印有小篆體“中國銀行”字樣的紅色面板的設計方案。

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成立珠海市信用卡有限公司。同年3月,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就正式發行了我國境內第一張人民幣信用卡——中銀卡。

不久,我們推出第一張銀行卡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多珠海市民很好奇。當時中銀卡支持取現和刷卡消費,並允許一定額度內的透支。

中銀卡分銀卡和金卡兩種,客户只要在中行存款300元以上,填一份表,由單位蓋章,就可以辦理一張銀卡,該卡可透支300元;而存款1000元以上則可以辦理金卡,可透支1000元。當時,珠海特區普通職工一般月收入只有不到300元,而且,那時境內沒有POS機,商家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中銀卡的發行,絕對稱得上是“創舉”。

因為刷卡消費避免了隨身攜帶大量現金的不安全性,我記得中銀卡一推出就受到了不少企業家的歡迎。

銀行卡有了,但與銀行卡使用相配套的設施與渠道還未形成。我和同事們又開始緊鑼密鼓地展開安裝ATM機等相關工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沒有生產ATM機的廠家,銀行毅然決定從境外訂購整機在轄區內安裝。當珠海第一台ATM機安裝好以後,很快就轟動珠三角。

中銀卡是珠海特區“敢為天下先”的一座業界“豐碑”,這張銀行卡後來被業界定義為“準貸記卡”,“先存錢後消費”的理念也從那時起被帶入珠海人的生活中。

我在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工作的30多年裏,親歷和見證着這個城市金融業的鋭意創新、先行先試——從境內第一張銀行卡,到第一台ATM機,再到珠海第一個通存通兑、第一個電話銀行、網上銀行……這一個個“第一”,憑的是珠海銀行人十足的勇氣和卓越的前瞻眼光。現在想起這些,想起過去這些年,還是像當初一樣的自豪,一樣對國家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光明日報記者王忠耀、吳春燕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9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5 字。

轉載請註明: 見證我國境內首張銀行卡的誕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