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高層密集出訪,線下外交復工勢頭強勁,這些佈局你看懂了嗎?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財經

凌勝利 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訪問緬甸、希臘和西班牙三國,國務委員王毅訪問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德國五國。這標誌着中國線下外交復工不斷加快,有助於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克服困境,披荊斬浪。隨着線下外交的逐漸開展,其體現了四個方面的重要價值。

展示中國開放姿態

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對國際關係造成了重要衝擊,顯著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球化進程受阻,各國因疫情防控等原因,彼此之間的聯繫有所減少,全球化事實上遭遇了重重阻力。二是大國博弈加劇,特別是美國不斷將疫情政治化,“甩鍋”中國,導致中美戰略競爭加劇。三是全球治理乏力,國際合作缺乏領導力,導致國家間合作有所減少,金德爾伯格陷阱的風險增加。在此情況下,各國的戰略收縮非常明顯,逆全球化更加明顯。

對於中國而言,如何在疫情困境之中保持與世界各國的廣泛聯繫,展示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姿態至關重要。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中國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此也需要增進外界對中國經濟政策調整的理解。中國領導人的出訪,有助於更加清晰地闡述國內大循環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也不是削弱外貿外資,而是通過更大發揮內需潛力,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鞏固中國外交成果

此次線下外交復工,始於周邊,但輻射全球,體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全方位佈局。此次線下外交復工既增加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互動,也加強了中歐之間的溝通,有助於實現外交領域的多點開花。毫無疑問,新冠疫情對國際關係的衝擊明顯,也給中國外交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部分國家對中國的不理解甚至是誤解增加,一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有所下滑,致使中國外交的一些成果面臨腐蝕。通過此次出訪,中國領導人進一步闡述了中國在香港問題、南海問題等方面的政策,秉持着增信釋疑的態度不斷加強與一些國家的溝通,推進中國與一些國家相關合作的落實。如此次楊潔篪訪問三國期間,三國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認為國與國應堅持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通過平等對話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發展。

推進抗疫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攜手抗疫。中國不僅大力向許多邊國家提供醫療援助,還號召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多次倡導國際社會要共克時艱。此次訪問期間,中方同緬甸、希臘和西班牙三國一致同意加強在疫情防控、疫苗和藥物研發、抗疫物資生產和銷售等方面雙多邊合作,共同支持世衞組織在全球抗疫中發揮領導作用。面對疫情的持久態勢,加強抗疫合作是中國外交的重要任務。化危為機,疫情之下,中國的慷慨、負責和高效會增加中國的感召力和親和力。

維護國際秩序穩定

疫情對國際秩序的衝擊顯而易見,特別是一些大國單邊主義盛行,嚴重了衝擊了現有國際秩序。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的基本穩定,推動國際秩序的逐漸完善,符合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中國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此次訪問,中國與三國一致認為,疫情給國際格局和秩序帶來衝擊,國際關係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際社會應堅持多邊主義,一道維護和平安寧的發展環境。國際秩序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對世界各國的復工復產具有重要影響。

隨着中國疫情的逐漸控制,中國國內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為了更好地統籌國際國內大局,中國線下外交復工也很有必要。從近期中國外交的運作來看,線下外交復工節奏加快,“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推動中國外交特色大國不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