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中國今年沒有設定GDP增長目標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2日訊(記者 馬常豔)一段時間以來圍繞“今年是否設定GDP增長目標”的爭論,終於在今天有了定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在剛剛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出今年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
在此之前,已有權威專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在今年3月份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舉辦的一場在線座談會中,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座談會上就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GDP增速很難實現6%的目標。鑑於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建議今年不再設定GDP增長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着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關於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的原因,馬駿在今天的電話連線中還是堅持之前的分析:如果確定了具體的GDP增長目標,到底要用多少財政資源和金融資源來刺激經濟,才能達到目標,這是不可預測的。如果在這種巨大不確定的情況下,還要確定GDP增長目標,尤其是要定在原來的6%左右的目標,很可能實現不了,很可能把宏觀政策綁架,最後被迫搞“大水漫灌”。
經濟專家普遍認為,疫情衝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設定GDP增長目標帶來難度。影響全年經濟增速有許多因素,並不完全取決於中國自身。特別是在國際環境存在極大不確定的背景下,並不適合提前制定指標。
“當前,一季度經濟負增長既成事實,海外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持續造成衝擊,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非常大。此時硬性設定一個年度增長目標,尤其是追求一個較高的增長目標,很可能會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既定任務造成干擾。而如果設定一個很低的增長目標,那這個目標的實際指導意義又會比較小。”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分析稱。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GDP全年增速具體目標,也是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從過去的看重經濟發展速度轉向今後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結構和質量。
GDP增速目標只是評價經濟發展結果的一個方面,高質量發展則是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民生等內涵更加豐富的多元目標體系。在特定時期不再強調經濟增速,有利於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以保就業和保民生為重點,調結構、促改革,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此前也表示,特別是在疫情繼續擴散和全球經濟進一步深度衰退的大背景下,現在很難給出明確的增長目標。目標定的過高,實現起來就有難度,目標定的過低,又不利於引導市場主體預期。從這個視角看,即使要確定全年增長目標,也還需要再觀察和評估全球經濟變化及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無論是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脱貧目標,還是防範化解風險,都要有經濟增長支撐,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專家指出,不設經濟增長目標並不代表着宏觀政策不作為。因為在當前形勢下做好就業扶貧及防風險工作,還是需要逆週期調節的宏觀政策作支撐,特別是要通過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為就業優先政策和擴大內需戰略提供重要保障。
事實上,數據表明,今年1-4月累計財政赤字1.1萬億,同比增長280.1%,預計後續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將進一步顯現成效。
此外,專家也認為,疫情也讓我國今年的經濟增長背景發生很大改變,應該換一種評估經濟增長的方法。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若考慮到疫情帶來的第二波衝擊影響,要有2-3個百分點的減值,全年能夠實現3%左右的增長,就是一個很大勝利。“可以説,‘戰疫增長模式’下3%的增長率,含金量要大大超過常規增長模式下的6%。”他建議,採取“相對增長率”的評估方法,就是用中國增長速度與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比值或差值,評估中國經濟的增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