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助企紓困政策如何落地③——税費優惠直達市場主體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
“今年公司能享受企業所得税延緩繳納15萬元,階段性減免社保費13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82萬元等税收優惠政策。”説起減税降費,廈門麥克瑪視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賴明鍾心裏有本明白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接連出台階段性減免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延緩繳納2020年所得税等近30項税費優惠政策,全力為企業減負。這些政策落實時間緊、涉及税費多、受益主體廣。面對這場減負“大考”,税務部門如何“作答”?
拓展“非接觸式”辦税
大力拓展“非接觸式”辦税是税務部門落實税費優惠的實招。受疫情影響,企業普遍遇到人員活動受限、現金流壓力增大等問題,只有讓他們少跑腿且以更快速度享受到優惠,才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此,各地税務部門積極優化技術、完善服務,通過“網上辦、自助辦、郵寄送、線上答”等方式推行“非接觸式”辦税。
讓江西贛州同興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黃婷沒想到的是,僅僅打了幾個電話,在網上系統操作了一下,3400多萬元的退税款就在兩個工作日內打到了公司賬上。
原來,同興達公司受疫情影響資金緊張,盼着退税款儘快到賬。因為是首次辦理出口退税,黃婷為能否及時順利地辦下來捏一把汗。國家税務總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税務局工作人員的一通電話解開了她的心結:今年税務部門推出出口退(免)税實地核查“容缺辦理”服務,原先首筆出口退税需要實地核查,現在改為先免予實地核查待疫情結束後再補充核實。隨後,當地税務局安排專人與企業對接,列明資料明細,開設“綠色通道”,僅兩個工作日,出口退税款就到賬了。
在廣西,税務部門將導税、填單、辦税等實體辦税服務廳流程搬到了線上,搭建“雲上易税”智慧辦税系統。納税人通過微信即可享受在線取號、辦税受理、政策解答等“雲服務”。目前,該系統已實現納税申報、發票代開等152項業務“雲上”辦理。今年1月至6月,“雲上易税”智慧辦税系統直接辦理業務3431筆,受理諮詢7.7萬人次。
在江西,税務部門編制了“非接觸式”全程網上辦税繳費事項清單,今年2月份以來,全省税費業務“非接觸式”辦理率已達77%,納税人網上申報率達到99%。
今年以來,國家税務總局編制發佈《“非接觸式”網上辦税繳費事項清單》。調查顯示,全國93%的納税人繳費人通過電子税務局辦理税費業務,網上辦税繳費滿意度超過97%。
税收大數據發力
客觀全面的税收大數據,特別是增值税發票數據能夠及時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疫情期間,税收大數據成為税務部門給企業專門打造的減負利器。
前不久,蕪湖東南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殷小紅接到當地税務部門電話,告知他們除了此前提交的1300萬元出口退税申請外,通過税收大數據分析應該還有700萬元認證通過的發票可以申報退税。
疫情發生以來,税務部門發揮税收大數據優勢,從供銷鏈、上下游兩端全面深入分析,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國家税務總局的數據顯示,3月18日至6月30日,全國税務系統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累計成交金額196億元。
廣東税務部門開發建設產業鏈智聯平台,讓困難企業可以自助搜索聯繫。截至7月28日已有2000多户企業在平台上使用“尋找貨源”搜索功能1萬多次,通過平台發佈了4400多條產品信息和1200條尋貨需求。
截至6月底,浙江省税務部門利用税收大數據,共幫助522家企業匹配到15.6萬家原材料替代供貨商;幫助489家企業匹配到33275家產品替代購貨商;幫助97家企業成功簽訂購銷合同,成交金額逾1.1億元。
創新不斷加碼
疫情發生後,税務部門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全方位優化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退還增量留抵税額政策出台後,重慶鼎潤醫療器械公司董事長鄒忠良立即在“税務講堂”觀看了國家税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税司副司長張衞的政策講解,“聽完講解,我僅用了兩個工作日,就辦好了26萬元的退税”。
各地還着力簡化税費優惠等辦理程序,持續推進“備案改備查”。目前,税務部門已實現95%以上優惠事項“免備案”。同時,全面推行小規模納税人自行開具增值税專用發票,取消發票認證確認期限,推行對外支付税務備案電子化,推進出口退税無紙化申報。
武漢九通海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此前企業辦税員在納税申報時,填錯了欄次,導致部分優惠未能享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税務局通過“疫情防控税費優惠政策落實智能監控服務平台”監測到這一情況後,隨即幫助企業辦理了8萬元退税。截至7月10日,湖北税務部門主動發現2.4萬户次“應享未享”退税,及時幫助他們應享盡享。
“堅持以納税人、繳費人需求為導向,税務部門一直走在優化辦税繳費服務、提升滿意度和獲得感的路上。”國家税務總局税收科學研究所所長譚珩表示,下半年,全國税務系統將繼續按照“便民辦税春風行動”的總體部署,緊扣時間節點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落地,讓納税人辦税更省心、更順心、更舒心。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