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無人機獨角獸久不上市,投資人着急爆粗口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財經

投資人心急如焚。

溝通少,上市難,退不掉,進不了……

投資大疆2年半,這是許多投資人的真實寫照。

2018年4月,大疆宣佈要以競價的方式融資10億美金,且要求投資者必須認購一定比例無收益的D類普通股,才能獲得B類普通股的投資資格。

哪怕身為無人機行業的超級獨角獸,這樣的條件也是相當苛刻的。然而融資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首輪競價結束時,仍有近100家機構遞交了保證金和競價申請,認購金額較大疆的計劃融資額超過了30倍。由於投資熱情太過高漲,大疆一度開啓了多輪競價進行篩選。

“技術驅動”、“高速增長”、“超級獨角獸”、“IPO預期強烈”,資本賦予的諸多標籤,使大疆成了投資者眼中的優秀標的。宣佈融資之前,大疆的投前估值為150億美金,如果算上D類股,大疆投後估值超過240億美金。

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開局,競價成功的人被當做幸運兒,只待大疆上市,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然而兩年過去了,公司那邊毫無動靜,再次提到大疆時,有投資者爆了粗口。

“裁員”傳聞背後

公開資料顯示,2018~2019年,大疆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放緩,均不及2017年的表現,高增長不再。

IPO方面,有傳聞稱大疆要在科創板上市,且正與券商進行溝通,可是時至今日,依然沒得到認證。

不少投資者已經失去了耐心,他們私下尋求股權轉讓,但現在的市場環境以及大疆本身的情況導致這並不容易。同時,2018年那輪另類的競價融資,也讓投資機構對大疆的風格心存顧慮。

一位前期投資人表示,股權轉讓已經不抱希望了,至於IPO,不管上還是不上,都多一些溝通吧。

遺憾的是,沒能等來官方回覆,2020年疫情爆發,大疆又因裁員風波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

8月17日,一則大疆裁員14000人的消息傳遍網絡,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隨即在朋友圈表示:“考慮到大疆總共14000人,按這個説法公司都沒人了。我建議讓子彈飛一會。”

確實,按照這種“裁”法,無人機公司要變成無人公司了。

從路透社的原稿來看,是錯誤翻譯引起了這場誤會,別人原文是“公司考慮給全體約14000名員工來個‘瘦身’”,而不是將這14000人都裁。

不過話又説回來,“瘦身”的範圍是多少,打算持續到什麼時候?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今年4月份,大疆被曝正在進行至少50%的裁員計劃。一個月後,脈脈上有大疆員工透露,“裁員持續進行中,裁到行政了,今天又走了一批。

當前的風險與挑戰

不難推測,疫情和政治壓力,是大疆做出裁員決定的主要誘因。

疫情期間大疆創始人汪韜曾出面表示,大疆的無人機等產品頻頻出現在全球抗疫一線,因此第一季度大疆整體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

但他同時指出,影響將在第二季度明顯呈現出來。且隨着全球疫情的發展,公司面臨着較大的風險和挑戰:

一方面,超過90%的客機被取消,全貨機供應緊張。每月運費成本增加800萬;另一方面,受貿易摩擦和疫情影響,公司海外供應商斷供風險增大。

據媒體報道,大疆有80%的銷售都發生在線下,大疆自己也曾透露,公司產品銷量在海外市場和中國市場的佔比是8:2,其中北美市場佔比40%,可見,大疆對線下和海外市場的依賴都不低。

國外疫情情況持續嚴峻的當下,店鋪關門,户外娛樂被暫停,失業率飆升,而無人機主要用於影視、旅遊、户外等場景。大疆的困境可想而知。

這樣的背景下,裁員舉動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大疆發言人雖指出了路透社報道中裁員數字“非常不準確”,但也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一句“我們不得不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對人才重新進行調整”,算是間接承認了裁員的事實。

無人機市場見頂?

大疆成立於2006年,從2013年開始爆發,之後便一路狂奔。2013年,公司的銷售額為8.2億元,四年過去,這個數字足足漲了20多倍,期間將零度智控、臻迪科技、億航智能等眾多無人機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與此同時,汪滔的身家也跟着水漲船高,2016年胡潤百富榜,他以240億財富排名第77位。到2019年,依舊是胡潤百富榜,他的名次已經上升到第56位,對應財富值為470億元人民幣。

只可惜,大疆的業績沒能跟上創始人身家的漲幅。

從2017年至今,大疆已經連續2年沒有公佈過銷售數據了。汪滔曾在2016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大疆的收入達到200億元就已經見頂。

另據某產業研究機構數據,無人機概念火爆的高峯階段已經過去。隨着消費者新鮮感的流失,市場增長明顯乏力,市場規模增速下滑較厲害。

其主要原因是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空間太窄、消費頻次低,常見的消費場景僅限於航拍或者遙控玩具等的少數功能。還有就是消費級無人機可獲得性增強,其新鮮感開始消退,再加上監管加強,這些原因都在限制着消費級無人機的行業空間。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早在2015年,大疆的估值就已經達到了100億美金;2018年投前估值躍升至150億美元,投後估值200多億美金。而現在,大疆在市場上的估值“基本還在上一輪的區間,150億到200億美元之間。”

這就意味着,2018年那輪進入的投資機構目前賬面上沒有多少回報。

有投資人表示,他們的基金可以再忍受一段時間,但這個期限最多也就兩年,如果兩年後大疆的IPO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的話,肯定所有的投資機構都會非常着急。

關於IPO的猜想

投資人的焦慮是可以預見的。

大疆已經是一家成立14年的“老牌企業”了。不管從司齡還是發展階段來説,IPO都有着提上日程的必要。

尤其在今年這個時間節點上。有投資人分析,雖然大疆現金流很好,盈利很多,但要做新業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特別是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賬上有錢心裏不慌。

作為國內高端製造業的標杆,最近幾年大疆也是各家交易所的重點關注對象。

據相關人士透露,早在幾年前,上交所計劃推出戰略新興板的時,政府部門就特地去找過汪滔,溝通大疆的上市事宜。不過,隨着戰略新興板夭折,這件事情也就無疾而終了。

再後來,科創板推出,大疆又屢次登上各大媒體的科創板潛力榜名單。

當然,科創板並非是大疆IPO唯一的目的地,還有一個説法是,大疆可能登陸港股。

近日有媒體報道,某投資機構正在推介大疆的股權融資項目,並透露稱大疆有明年在香港上市的計劃。

汪滔是技術型創業者,他對於大疆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往往不計成本。但又不太希望受到資本市場的鉗制,因此有不少人覺得,港股可能是不錯的選擇——“對大疆來説,在香港上市看起來壓力會小一點,比較自由一點。”

對於大疆IPO的傳聞,過去幾年公司的回應口徑一直是“沒有相關計劃”,但今年卻變成了“內部尚未收到上市消息”。

因此有媒體猜測,既然現在沒有直接否認,那就存在可能性,值得期待。

素材綜合自:新10億商業參考、時尚的科技、全天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