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欲千億美元“鯨吞”吉利德 要刷新全球藥企併購記錄
一份高達960億美元的併購傳聞,攪動着仍處於疫情中的全球醫藥界。
2020年6月7日,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總部位於倫敦的跨國藥企阿斯利康,於5月份接觸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商談併購事宜。該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吉利德方面與財務顧問討論了這份收購要約,對於將自己賣給對手一事,並不感興趣。
在新冠疫情中,吉利德大放異彩,其研發的抗病毒新藥瑞德西韋,被寄予攻克新冠病毒的厚望。阿斯利康和吉利德均是大型跨國藥企,目前二者市值分別達到1400億美元和960億美元。如果併購完成,僅以市值的直觀疊加來衡量這場交易的規模,那麼新公司市值,可能超過市值剛過2000億美元門檻的大藥企默克和輝瑞。
阿斯利康仍將收購要約一事定義為“市場傳言”。6月8日晚,阿斯利康中國相關負責人,在回覆《財經》記者相關問題時表示:“阿斯利康中國對目前的市場傳言不做任何評論”。這也是阿斯利康對國內外所有媒體的一致答覆。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則回覆《財經》記者三個驚恐狀的微信表情。
一位不願具名的阿斯利康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跨境併購早已是跨國藥企拓寬研發管線、培養新的業績增長點的慣有做法,“即便傳言是真,也不稀奇,吉利德在抗病毒藥物與細胞治療藥物上的表現,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對阿斯利康也會是很大的補充,但值不值將近1000億美元,這是個問題”。
此前,全球最大的藥企收購案,是2019年百時美施貴寶和新基公司的740億美元合併交易。而在2014年,阿斯利康也曾收到過來自輝瑞公司千億美元的收購要約,輝瑞未能如願。
如今的吉利德,面臨着六年前阿斯利康同樣的處境。
“吉利德未必能同意這份收購”
收購能否完成?全球製藥行業都在翹首觀望。
如上述阿斯利康人士所言,公司併購在製藥行業早已成為常態。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僅2019年前11個月,全球製藥行業完成的併購交易額達到3570億美元,創下了最高交易金額紀錄。
不過,常見的是大藥企收購小的生物創新藥企。前者擁有絕對富足的生產能力、市場拓展能力、資金實力,但研發實力漸顯疲態;後者靈活創新,但缺乏大藥企擁有的資源。如2017年8月,吉利德公司以 119 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凱特藥業,後者研發了攻克血液腫瘤淋巴瘤的CAR-T產品。
2019年,多宗大型併購交易發生:百時美施貴寶740億美元收購新基、艾伯維630億美元收購艾爾建、安進134億美元收購新基旗下銀屑病藥物otezla,三項併購交易額累計超過1500億美元。
與2019年開年就曝出百時美施貴寶740億美元的收購案不同,或許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收購大戲開始的比較晚。但一經開始,就具備成為重頭戲的潛質。
雙方均是大鱷級別的公司:阿斯利康的股價在今年4月份達到新高,到5月份,市值達到1150億英鎊(約1464億美元),一度超過殼牌公司,成為英國市值最高的公司;吉利德的市值則達到960億美元。
製藥行業的併購,通常發生於被併購方業務低迷、市場拓展無力之時。但如今的吉利德,在現金流、運營管理、戰略等方面都是積極、強勁的。美國投資銀行SVB Leerink分析師Geoffrey Porges認為“收購不會發生”。
吉利德現任CEO 為Daniel O'Day,任職一年有餘,方才完成對公司商業層面的重構。Daniel O'Day原是羅氏製藥首席執行官,2019年3月到任伊始,開始一輪大的人事變動,將管理層一一更換,經過七個月後,直到新任全球首席醫療官到位後,新一屆高管團隊方才塵埃落定。
“新的管理團隊,已經將研發重點轉向腫瘤,戰略比較清晰。”一名主導多項公司併購案的專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吉利德將前首席商務官Andrew Dickinson提升為首席財務官,“這表明了在2020年之後,併購和合作將成為吉利德的資產配置戰略中重要的一部分。”
不過,“吉利德未必能同意這份收購。”上述併購專業人士説。截至2019年12月31日,吉利德公司賬上有258.4億美元的現金類資產,包括現金等價物及有價債務證券。這些資產,足夠吉利德有條件在2020年尋找併購其他公司的機會。
事實上,吉利德早已啓動了2020年的併購、合作。
3月2日,吉利德宣佈將斥資約49億美元收購生物技術公司Forty Seven,後者成立僅五年,正在研發基於CD47抗體的腫瘤免疫療法。該公司高管在宣佈收購時表示:收購Forty Seven公司,除了擴展腫瘤學研發管線,CD47抗體獨特的作用機制也可以讓它與公司現有研發管線中的其它在研藥物聯用,進一步提高抗癌效果。
換句話説,吉利德原本就具備“鯨吞”其他公司的實力,在更大的嘴張開面向自己時,很難輕易“屈服”。
事實上,阿斯利康也曾有過被收購的要約。2014年,輝瑞想要收購阿斯利康,收購價從989億美元,一路漲到1130億美元,並承諾合併後保留阿斯利康在英國的工廠、歐洲總部設在英國等。阿斯利康均以報價太低拒絕了合併要約。
2013年、2014年前後的阿斯利康,與當前的吉利德有相似之處。受專利懸崖的影響,阿斯利康當時銷售額的下滑趨勢難以逆轉,這如同今天的吉利德。吉利德業績創造者大頭丙肝藥一落千丈,新的業績增長引擎腫瘤藥物還在途中,只能靠抗艾滋病藥物維持整體營收小幅增長。
上一個“輪迴”中,被輝瑞虎視眈眈的阿斯利康,當時正處在變革之季,瘋狂收購產品、投入在研新藥及技術,主要集中在腫瘤、呼吸道疾病、炎症三大塊,包括tremelimumab、AMP-514、AMP-224、MEDI4736、MEDI6469、TCR等大量腫瘤免疫療法項目,這也是輝瑞想要的。
如今的吉利德,也一定程度上處於變革之中。
吉利德:丙肝藥“退潮”,腫瘤藥成“新寵”
瑞德西韋被寄予攻克新冠病毒的厚望,全球正在開展多個臨牀試驗,並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
抗病毒藥物,也是吉利德最核心的業務板塊。該公司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共取得了221億美元的藥品銷售收入,其中艾滋病藥品164.38億美元,約佔74%。
其他藥物,如乙肝藥物、心血管藥、腫瘤藥等,共取得23億美元收入,比2018年減少1/4。這部分的減少,主要是出現了仿製藥。
2019年,吉利德的產品業績全線下滑,18款在售產品,只有四款實現銷售收入增長,僅靠四合一艾滋病藥物Biktarvy一己之力,維持公司總體整體業績平穩,彌補其他產品的全線下滑。這款藥物比2018年多賣出35.54億美元。
對於吉利德來説,Biktarvy在2020年仍是救命稻草,在第一季度已經取得了16.9億美元的收入。
在中國市場,自2017年至今,吉利德先後有八款藥物獲得中國藥監部門的批准,四款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分別是乙肝藥Vemlidy、丙肝藥Epclusa、丙肝藥Harvoni、艾滋病藥物Genvoya。
吉利德無疑是抗病毒藥物領域的王者之一。成立於1987年的吉利德,在多次融資後,於1992年沒有一款上市藥品的情況下,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8600萬美元。三年後,第一款藥物Vistide上市,開啓了抗病毒藥物的擴張模式。
30年間,吉利德通過併購、研發,在抗HIV/AIDS、丙肝、血液腫瘤等領域均有突出表現。先後推出的“吉一代”索非布韋,“吉二代”Harvoni、“吉三代”Epclusa、“吉四代”Vosevi,提高了丙肝治癒率,帶來豐厚業績,一舉奠定了丙肝領域的統治地位。
然而,曾經佔據半壁江山的丙肝藥物,近幾年一直處於營收頹勢。2019年只取得29億美元收入,比2018年減少20%。相比2015年的191億美元業績,丙肝藥物早已今非昔比。
如今的吉利德,從CAR-T新寵Yescarta上嚐到甜頭。2019年,該款產品帶來4.56億美元的銷售收入,比2018年增長73%,這也成為其切入腫瘤領域的支點。
2019年12月,吉利德提交了第二款CAR-T細胞療法KTE-X19的上市申請,市場預計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獲得美國FDA的批准;2020年5月,吉利德在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公佈了另一款腫瘤藥物Axi-cel的臨牀研究數據,該藥在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牀研究中表現優異。
在細胞療法之外,一些基於腫瘤免疫治療的小分子藥物和抗體藥物儲備,也在吉利德的研發管線中。不過,構成吉利德轉型基石的,仍是KTE-X19與Axi-cel這兩款藥,也將成為其新的業績增長點。
既然前景不錯,吉利德的選擇餘地自然很大,這場併購大案最終能否成功懸念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