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和國際形勢的影響,A股市場近幾個月一直維持起起伏伏的行情。在刺激加碼、復甦深化等因素推動下,近期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逐步回暖。與此同時,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以後,不少投資者的基金賬户也開始轉虧為盈。
最近象,很多投資者開始詢問要不要趁着回本之際趕快贖回,甚至有的投資者在快回本的時候已經忍痛割肉。這部分投資者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前段時間受疫情和外圍市場下跌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投資者的基金賬户被“套牢”,最近終於開始回本,擔心後面又會跌下去,於是考慮見好就收。
但是,理解歸理解,你可能已經掉入了行為經濟學的“”陷阱“”。
在行為經濟學中有一個有趣的“展望理論”:大多數投資者在面臨損失時是風險偏好者,也就是在持有的股票或是基金虧損時,往往會長時間堅守倉位;而當獲得一部分收益時,反而會變得小心翼翼,不願冒險,也就是我們所説的風險規避者。
人們厭惡損失,喜歡獲得,但是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損失引起的痛苦情緒要比等量的收益引起的快樂情緒更為強烈。就如同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在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下,一部分投資者會做出不夠理性的決策,那些選擇長時間持有虧損基金、快速賣出剛剛盈利基金的投資者,不僅沒有達到獲取收益的目的,反而可能“汰強留弱”,這種操作可能會把獲利的強勢產品賣出,手中長期持有的反而是弱勢虧本的產品。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的發生,各位投資者在做出贖回決策之前不妨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預期收益達到了嗎?
迴歸到買基金的初心,其實我們買入基金產品都是想要通過長期的持有獲得一定的正收益。所以財小編建議各位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給自己設定合理的預期收益率,即我們常説的“止盈線”,若當前收益已經達到了自己的預期,就可以考慮兑現收益,選擇贖回。
持有的基金長期業績如何?
“回本”這個詞暗示的狀態是,該只基金經歷了一定時間的震盪,目前好不容易回到上升階段。回本之際立刻贖回的操作在規避了進一步虧損的同時,也可能錯過更高的獲利空間。畢竟短期影響基金業績的偶然因素有很多,簡單地以基金近期的漲跌幅作為衡量標準是不可取的,我們還是應該以長期表現評價基金產品。
有更合適的投資選擇嗎?
關於投資選擇,沒有最好,只有更合適。如果投資者有更適合自己投資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則可以考慮在回本之後適當贖回並調整自己的產品池。例如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可考慮偏股型基金,風險偏好低的投資者則可以考慮債基和貨基。如果暫時沒有為贖回的資金找好合適的“下家”,或可考慮繼續持有。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市場永遠是波動的,基金投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虧損,我們應該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不能被市場的短期波動迷惑。投資者應明確自己投資的目的,進行多元配置,避免受市場短期不確定性的影響,落入行為經濟學的“陷阱”。
(文章來源:財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