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創3家上市公司,中國酒店業“喬布斯”再敲鐘,市值超千億
文|楊絢然
編輯|劉巖
頭圖來源|華住官網
今年是華住赴美上市10年,也是華住的前身漢庭成立的第15年。
而在這一年,華住選擇赴港二次上市。9月22日,華住在香港IPO,每股定價297港元,發售2042萬股股份,集資總額約60.65億港元,這一定價較9月16日的美股收市價折讓了2.13%。
但對於華住而言,卻在上市前經歷了糟心的一夜。昨日晚間,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Bonitas Research)發佈報告對華住酒店的財務數據提出質疑,並表示正在做空這家公司。今天上午,華住迅速作出回應,稱已知曉博力達思研究發佈的沽空報告,基於對報告初步的檢查和評估,公司認為這份報告是缺乏事實依據的,而且它包含大量的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及運營的誤導性結論。
儘管如此,華住在開盤當日仍舊錶現尚可。9月22日,華住開盤價報305港元/股,上漲2.69%。截至發稿,華住股價上漲4.8%,總市值超過1000億港幣。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華住全年實現營收112億元(約合16億美元),同比增長11.4%;淨利潤為18億元,同比增長147.1%。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華住集團實現淨收入39.66億元,淨利潤為-26.83億元。
目前,酒店客房總數為599235間。根據招股書顯示,華住旗下包括高端的美爵、VUE、禧玥,中端的諾富特、美居、漫心、全季、桔子水晶、桔子精選、CitiGO、星程、宜必思尚品,以及大眾市場的宜必思、漢庭優佳、漢庭、怡萊、海友等酒店品牌。截至6月30日,華住在運營的酒店有6187家,其中包括758家租賃和自有酒店,以及5429家管理加盟和特許經營酒店。
除此之外,中國1.3億中產階級已經成為華住會員。華住創始人季琦在8月28日發文稱,酒店業的發展過去為從鋼筋混凝土時代到鋼結構時代,也即從豪華品牌到輕資產連鎖酒店管理的發展,而未來則是合金時代。因此,華住要升級到品牌、流量、技術“三位一體”的合金軍團,打造複合材料的新型酒店公司。
但無論如何,受疫情影響,擺在華住面前的問題仍然不少,二次上市能否幫助華住逆勢上漲,我們仍未可知。
曾被親手創辦的公司逐出門外
説起中國的旅遊業,攜程、如家、漢庭都是繞不過去的三家公司,而這三家公司都和同一個人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那就是季琦。
有人把他比作中國版酒店領域的喬布斯,有人稱他為中國的“創業教父”。從2003年到2010年,季琦所創辦的這三家公司先後登陸納斯達克,成就瞭如今市值過百億的家公司。
1999年5月,季琦與梁建章、沈南鵬、範敏共同創建了攜程旅行網,季琦任總裁,梁建章任首席執行官,沈南鵬任首席財務官,範敏任執行副總裁,成為了互聯網人盡皆知的“攜程四君子”,而季琦也與酒旅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2年,有網友在網上發帖吐槽説攜程上的酒店價格都過高了,下面還有不少人跟帖贊同,這引起了季琦的注意,於是他代表攜程創辦了“如家”經濟型連鎖酒店。2003年12月,攜程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而當時的如家的利潤率已經可以達到15%~20%。
2005年,令人驚訝的轉折卻在這個時候發生,因為和投資人意見不合,季琦被自己創立的公司逐出門外,並且協議兩年內不能再從事經濟型酒店。
2006年,如家上市,攜程前部下鄭南雁創辦的七天也已經有100多家店。而季琦的漢庭連鎖酒店剛剛破繭而出,並先後獲得8500萬和5500萬的融資。
華住在美國上市前融資情況,數據來源:啓信寶
當時擺在季琦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在同行中脱穎而出,為此季琦犯了不少盲目擴張的錯誤,不僅收購了一些資質不佳的小酒店,還拓展了經營效果並不理性的三四線城市,使得公司資金鍊出現問題,甚至一年換了三個CFO。
不久後的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這無疑對漢庭是雪上加霜。但季琦卻認為這是擴張的好機會,因此沽清他持有的所有如家股票,押注漢庭。
但一次,世界酒店大師、法國雅高集團創始人保羅·杜布呂對季琦説:“規模不重要,質量最重要”,這讓他如夢初醒。於是,當兩年的競業協議到期後,季琦帶着漢庭重新進入了經濟型酒店的戰場,併力求把各個細節做得更好。正是這些轉變,讓漢庭走入了快車道,並於2010年3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到了2011年年底,華住開業門店數量達到639家,其中直營佔比將近60%,營收規模達到當時國內酒店規模最大的如家集團的60%左右。
2012年,季琦將漢庭酒店集團正式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並重新出任漢庭CEO,在那一年,季琦不僅收購了國內最大的中端酒店品牌星程,還將漢庭改名華住,並相繼推出禧玥、全季、星程、漢庭和海友等品牌酒店,全面覆蓋高、中、低不同檔次。
季琦的成功,和曾經幽暗的時光不無關係。19歲在農村長大的他考入上海交大工程力學系,來到上海的他,瞬間被眼花繚亂的物質、文化、信息所吞噬,他覺得自己缺錢、缺知識、缺文化,旁邊的人也對他這個”農村孩子“並不友好,這讓季琦一度陷入了自卑。
於是,他在圖書館埋頭拼命讀書,大學期間看了400本書,包括哲學、歷史、文學、傳記,而這些,為他日後創業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他又考取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並在畢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奔赴美國。正是那段在美國的時光,在季琦心裏種下了創業的種子。
疫情之下敢賭、敢重倉
2020年,旅遊行業被新冠疫情“速凍”,酒店行業也不能倖免。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第一季度85.3%的酒店下降幅度巨大,僅有1.4%的酒店業務量上升,其中經濟連鎖酒店、中高端酒店在入住率方面均受較大影響,同比下降幅度在35%左右。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住現金水平急劇下降44.3%至18億,同時,華住淨流動負債達68.78億元,儘管在6月30日,淨流動負債已經縮減至59.85億元,但仍舊是不小的數字。
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負債,和華住從2018年就開始的瘋狂擴張有關。在華住公佈完2018年財報後,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曾經表示:“現在是一天開2家店,我希望一天有3~4個,甚至4~5個單體傳統的酒店加入到華住的生態圈裏面來,這是華住的規模。“彼時,華住旗下酒店數由4230間迅速增至2019年的5618間,增長率高達32.8%,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份。
隨着疫情的緩解,酒店的入住率也在逐漸恢復,2020年6月,華住、錦江之星、首旅集團的入住率均恢復到70%以上。
華住創始人季琦
而疫情之下,季琦再一次顯示出了自己的“賭徒”精神。華住並沒有放慢開店速度。9月14日,華住公佈了其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在財報中,華住表示將維持全年開業1600~1800門店的速度預期不變。
這並不是季琦第一次這麼幹。2003年,非典肆虐,正在快速奔跑的如家陷入僵局,那段時間,很多人都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離開,投資人也希望他們關閉門店,壓縮費用,但季琦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認為這才是如家趁勢而起的好機會。“任何一個泡沫、危機,都應該是買東西的好機會,包括企業的發展”,這是季琦不變的邏輯。
但這次疫情和非典時期仍舊有着諸多不同,華住能否複製當年如家在特殊時期的成功,我們仍未可知。在二次上市前期,認購遇冷的情況也透露出了不少投資者的遲疑心態。
二次上市底氣在哪?
華住的野心並不止於國內,2019年,季琦曾公開表示,要在未來五年建立一個全球酒店網絡,開啓華住的國際化之路。
而去年10月1日,華住在新加坡開設的第一家全季酒店就是起點,而後的一個月,華住又耗資7億歐元收購德意志酒店,它是德國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團,在歐洲、非洲和中東有118家中高檔品牌酒店。但國外肆虐的疫情又讓華住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回國內。
數據來源:攜程
如果説是全季的崛起使華住抓住了中檔酒店的市場空白和紅利,快速超越其他對手,那麼,廣袤的下沉市場可能是華住的另一個機會。季琦公開表示:“中國有2000多個縣城,我們下一步計劃是把漢庭開到中國的每一個縣城。”
漢庭品牌CEO徐皓淳也曾表示,疫情之後的復甦階段,三、四、五線城市的酒店恢復更快,有很多城市已經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平,甚至好於去年同期的水平。可以説,疫情的發生客觀上進一步加速了酒店的下沉速度。目前,漢庭酒店營建的新項目中有60%在三、四、五線城市。
根據《中國酒店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單體酒店數量約佔全國住宿業80%的市場規模,連鎖化比例不足10%,它們更多的分佈在下沉市場。這些單體酒店無論在品牌化,或者服務能力上都不盡理想。而OYO此前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席捲中國,跟他對下沉市場的改善不無關係。
但這一片藍海不止有華住看得到,阿里巴巴飛豬、攜程、同程藝龍等平台也都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相繼推出了菲住、索性、OYU等品牌。
此外,進入下沉市場,華住也要面對原本就從“小鎮”起家的連鎖品牌,他們在當地擁有更多的先發優勢以及價格優勢,例如被稱為“小鎮之王”的尚美已經默默佈局了十年,甚至在2019年度全球酒店集團325強榜中,已經位居第16位。
同時,在一二線城市,城市高端民宿也正成為不少人掘金的方向,這些也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趨勢,這些,都為酒店行業的未來帶來了不少變數及想象空間。
但此次二次上市,無疑為華住積累了更多的底氣。如今,在“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季琦排名119位,身價高達195.9億元。正如他自己所説,自己未來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