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經濟是陷入衰退還是“軟着陸”?答案呼之欲出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財經

  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週再度創下新高,而同期美國失業率卻維持在較低水平。兩項關鍵數據指向截然不同的經濟前景,美國經濟是朝着衰退而去,還是實現“軟着陸”呢?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CPI同比增長9.1%,漲幅達到1981年11月份以來最大值。這迅速推升了市場對美聯儲在7月份貨幣政策會議上加息75個基點的預期,對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擔憂也不斷加劇。有機構預計,美國經濟在一季度按年率計算下降1.6%之後,二季度繼續下滑的概率很大,如果連續兩個季度萎縮,意味着美國經濟將陷入技術性衰退。

  美國當局信誓旦旦要遏制通脹,但近期一些具體行動並未帶來明顯效果。就拿能源來説,6月份美國能源價格同比暴漲41.6%,是推升CPI的重要動力,成為美國遏制通脹的“攔路虎”。因此,美國正尋求推動各方增加全球市場原油供應來降低油價。然而事與願違,上週拜登的中東之行以平淡收場。沙特僅僅宣佈有能力提高石油產能而非實際產量,至於美國希望拉攏中東國家對抗伊朗、俄羅斯等國從而打壓油價的意圖,並沒有得到各方明確回應。受此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回升。7月15日,9月份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回到100美元之上。

  

  顧客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家超市選購食品。沈霆攝(新華社)

  看上去,美國經濟正沿着“通脹導致加息,加息帶來衰退”的路徑發展。但由於美國失業率持續保持低位,“衰退可以避免”的觀點也頗有市場。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6月份非農就業人口季調後增加37.2萬人,遠超預期值26.8萬人,失業率則連續4個月保持在3.6%的低位。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上週表示,在3.6%的失業率下發生經濟衰退是非常困難的。他認為,基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軟着陸“非常有可能”,經濟衰退可以避免。

  那麼,從美國看上去美好的失業率數據,能得出勞動力市場強勁的結論嗎?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6月份勞動參與率自5月份的62.3%下滑至62.2%,不及市場預期的62.4%,離疫情之前的2020年2月63.4%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低失業率的背後是持續多時的“招工難”。雖然美國經濟界一直將“招工難”歸咎於聯邦失業補貼降低了就業意願,但大多數地區失業補貼措施已經到期,真正的癥結與美國社會普遍存在但諱莫如深的疫情後遺症關聯度很高。

  

  顧客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米爾佈雷一家超市選購食品。李建國攝(新華社)

  首先,疫情的持續蔓延導致美國超過100萬人口死亡、移民數量也受到影響而鋭減,對勞動力供給帶來明顯衝擊。同時,疫情導致許多低薪、艱苦、遠距離通勤或需要高頻率與人近距離接觸的就業缺口遲遲無法填補。此外,大量民眾感染治癒後,健康狀況依然不能恢復,特別是對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藍領階層、低收入階層影響更大。不僅如此,有專業機構指出,美國勞工部的報告誇大了就業增長。高盛認為,報告中的家庭調查顯示,6月份就業人數減少了31.5萬人,是疫情暴發以來第二大單月降幅,僅次於今年4月份減少的35.3萬人,“實際上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正在降温”。

  如此看來,美國經濟是衰退還是“軟着陸”,答案呼之欲出。然而,美國冒着衰退風險也要激進加息,真正目的是什麼?這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對美國來説,修補因貨幣超發而受損的美元信用恐怕更加急切。美聯儲激進加息對遏制通脹效果有限,但對美元指數走勢的影響卻不小。自今年3月份美聯儲加息以來,美元指數一路狂飆,目前已經突破108,創下近20年來的新高。

  如今,美元指數飆升正刺激新興市場國家的風險資金拋售資產加速外流,使新興市場國家本幣貶值,帶動進口商品價格上漲,進而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債務膨脹,引起各種連鎖反應。斯里蘭卡的境遇已印證了這一過程。7月15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呼籲新興市場國家在考慮資本管制和外匯干預時,要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磋商。這番表態,讓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人們,多少又嗅到一絲熟悉的血腥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