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發服務:靠買理財“催肥”利潤|年報風雲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財經

  文/樂居財經徐酒眠

  踩着四月的尾巴,特發服務(300917.SH)提交了上市後的第二份年報“答卷”。4月25日晚,特發服務刊發了2021年業績報。

  數據顯示,其過去一年實現營收16.91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52.54%;錄得淨利潤1.17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8.2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2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3.14%。

  在2020年冬至,藉助股票發行註冊制落地的東風,特發服務順利叩開A股市場大門,躋身上市物企之列。嚴格來説,2021年這份年報是特發服務踏入資本市場後的首份完整年報。

  顯赫的國資身世背景,手中緊拽華為系、阿里系等“巨頭”客户,口袋裏也不缺錢,在一眾中小型物企中,特發服務可謂佔盡優勢。不過上市第一個完整財年,儘管營收增速可觀,盈利指標表現卻有所下滑。

  一方面,淨利潤“失速”,同比增幅大幅下降。而這還是在投資理財、政府税費補貼等多重利潤補充之下的結果。另一方面,整體毛利率下滑4.01個百分點,跌至16.75%,遠低於行業均值水平。

  此外,其股權結構風險係數拔高。今年以來,第二大股東南通三建所持股份兩度被司法拍賣,上千人圍觀卻無人舉牌,最終流拍。截至目前,南通三建所持特發服務15%股權尚處被法院輪候凍結的狀態。

  淨利潤增速“過山車”

  2021年,特發服務歸母淨利潤為1.12億元,增速由2020年的52.01%降至13.14%,波動較大。

  將時間線拉長,其淨利潤增速頗像過山車。2017年—2019年,其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6.89%、48.93%、26.12%。

  其中,2020年淨利潤增速提檔較快,或與税費補貼增厚利潤有關。財報顯示,2020年,特發服務享受到的政府補助約為540.83萬元,幾乎是2021年與2019年的兩倍。

  税費補貼之外,理財投資也是影響特發服務淨利潤的重要因子。

  上市之初,特發服務募集資金淨額約4.32億元;截至2021年末,其尚未使用募集資金總額約為3.62億元。

  特發服務曾直言道:積極購買理財導致利潤增加。不過,其原本計劃的募集資金用途也暫時被擱淺。過去一年,特發服務收併購戰車未動,手中資金在投資理財中騰挪不停。

  受購買理財產業的影響,2021年特發服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較上一年同期大減174.32%。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特發服務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約為4.77億元,其中使用部分暫時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的結構性存款餘額為3.5億元。

  數據顯示,特發服務的投資收益及理財產品投資收益金額約為982.81萬元,佔利潤總額比例的6.31%;結構性存款帶來的收益約為357.37萬元,佔利潤總額的2.3%。與此同時,其各種税費補貼帶來的收益約為1054.4萬元,佔利潤總額的6.77%。

  不過,投資理財與税費“催肥”的利潤,被應收賬與其他應收壞賬準備“侵蝕”,利潤增幅被大打折扣。2021年,特發服務信用減值損失1673.69萬元,相當於現有利潤總額的10.75%。

  毛利率跌至16.75%

  不同於一般聚焦於住宅物業的物企,特發服務多年來深耕園區物業,代表項目包括華為全球總部物業管理項目、阿里巴巴全球總部物業服務項目等。

  年報披露,特發服務的前5大客户銷售額約為12.76億元,佔據全年銷售總額的75%。其中,特發服務及子公司在連續十二個月內與華為及其所屬公司簽訂的物業管理合同,累積金額約10.67億元(含税),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主營業收入的50%。

  手握華為系、阿里系大客户,依靠身世背景拿下近4億的口岸管養服務項目,同時在商業、住宅、公共等物業也有涉獵。多項業務的入賬推高特發服務的營收,卻沒有帶來盈利能力提升。

  2021年,特發服務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52.54%,而營業成本達到14.05億元,同比增長了60.69%,成本增幅高於營收增幅。

  分攤到不同的業務板塊上也都出現成本增加大於營收提升的情況,收入積累較高的業務,其成本開銷也越大。

  財報顯示,2021年,特發服務在綜合物業管理服務、政務服務、增值服務、以及其他業務(租賃服務)的營收分別為14.18億元、1.7億元、0.98億元、0.04億元。

  其中,綜合物業管理服務與政務服務披露了營業成本,分別為11.97億元、1.47億元,同比增長60.08%、27.01%。成本上漲,拖累了毛利率。綜合物管服務毛利率後退2.42%,政務服務毛利率後退8.30%。

  特發服務物業管理服務的整體毛利率水平歷來不是很高。2020年,特發服務的整體毛利率為20.76%,是連續三年下跌後的首次回漲,不過這個趨勢並沒有延續到2021年,16.75%的毛利率水平創下近五年最低。

  據樂居財經統計,同期49家港股物企與4家A股物企的平均毛利率水平為26.98%,,特發服務的毛利率水平低於行業均值超10個百分點。

  二股東股權危機未解

  淨利潤增速“過山車”、毛利率水平下滑,業績發展穩健度不夠之外,特發服務還面臨股東結構震盪的風險。

  其第二大股東南通三建,因債務糾紛而被債權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最終波及到所持的特發服務股份。去年10月,特發服務首次披露二股東所持股份部分股將被司法拍賣的公告,隨後又多次公告説明情況。

  去年11月初,南通三建所持特發服務780萬股就曾被掛網。不過此次拍賣,因南通三建向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並被立案,,於是宣告暫緩。

  今年1月中旬,該部分股份再次被掛網,正式進行第一次拍賣,圍觀人次達2267人,有63人設置提醒,不過最終0人舉牌,導致流拍。

  不到兩個月,3月6日,這部分股份又進行了第二次拍賣,且在第一次拍賣的基礎上折讓了5532萬元,約為22%。這次拍賣的關注度遠不如第一次,圍觀人次為1683,設置提醒的僅有38人,最終依然無人舉牌。

  兩次拍賣均流拍,目前南通三建所持特發服務全部1950萬股處在被輪候凍結的狀態。日前,南通三建傳出擬進行庭外債務重組的消息,最終其所持特發服務股份將流向何處,尚待時間解答。

  作為創業板物業第一股,特發服務也曾頗受遊資追捧。而今780萬股股份擺上拍賣台,為何無人出價?

  除了受南通三建現在一攤爛賬的影響,或也與物業股估值低迷、以及特發服務自身的業績想象不足、股市表現不穩定有關。

  對物企而言,規模是保收的關鍵。對內沒有“富爸爸”依靠,對外遲遲沒有收併購落地,

  上市後特發服務的在管規模顯得頗為神秘,業績報中相關數據被隱去。

  “物企沒有在財報中披露規模,或是因為其數值不具競爭力。”業內分析人士表示。

  上市一年多的時間裏,特發服務經歷多次暴漲暴跌,股價漲與跌均超10%。其上市首日,收盤價47.60元/股,相較於發行價18.78元/股,漲幅153.46%。而截至1月26日收盤報31.17元/股,對比上市首日股價跌去了34.52%。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