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浴師,不只是幫着洗澡那麼簡單

  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洗一個熱水澡,舒服又解乏。

  這是普通人的“常規操作”,但對我國失能老人來説,洗澡卻是件大難事。

  一項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60歲以上失能老人超過4200萬。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耄耋之年因病卧牀。洗一次澡,都是奢侈事,有人甚至兩、三年都沒洗過。

助浴師,不只是幫着洗澡那麼簡單

  家屬或保姆,多是在牀上給老人擦擦身體。把老人抬到浴室裏洗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家人不具備專業助浴的能力,更怕給老人造成傷害。老人也不願意子女看到自己難堪的一面。

  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出現了帶着專業工具上門為老人洗澡的助浴師。專業的工具,讓老人們在客廳、牀上就能洗澡潔淨身體,也帶來了舒適和尊嚴。

  不過,助浴師引發的思考,不只是洗澡這麼簡單。

  “好好洗澡,好好活下去”

  老人躺在牀上,助浴師王遷把圍欄放在牀上,再給老人身子底下鋪上防水墊。

  連接水管,打開熱水閥門,調試温度,温水緩緩注入,王遷開始仔細地擦拭着老人的身體。

  90後河南安陽小夥王遷,“誤打誤撞”進了助浴行業。學音樂的他本想在今年春天到北京發展,但受突發疫情影響,他臨時決定在鄭州某醫院的神經外科做一陣子兼職護工,過渡一下再做打算。

  王遷照顧的一位腦出血患者,卧牀近五個月,基本沒洗過澡,平時只是簡單地用毛巾擦身,“我們樓層另一個因為腦出血變成植物人的病人,兩年沒怎麼洗過澡。”

  自那時開始,王遷開始留意有沒有能幫助失能人士洗澡的辦法。在網上搜索後,他買了便攜式洗澡裝備,然後自學了使用方法,“我試着給自己的這個病號服務,發現效果還可以。”

助浴師,不只是幫着洗澡那麼簡單

  “助浴師”王遷工作場景

  深入接觸助浴行業後,給他帶來最大震撼的是失能老人。“需要助浴的老年羣體,中風的和中風腦出血的人特別多。”還有一個普遍性,老人一般是自己住,大多住的是老舊小區,浴室很小,馬桶前只夠站一個人。“能自理的老人洗澡都很麻煩,不能自理的老人就更可憐了。”

  相當多的失能老人卧牀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幫助。但每次王遷和他的同事,都會盡力讓老人在不受痛苦的情況下,完成洗澡工作。

  一些老人有厭世情緒,在洗澡時會對王遷説“不想活了”。他們甚至盼着自己一天天老去,身體機能全部老化後離開世界。每次王遷都會安慰幾句,但心裏很不是滋味。

  “我還接待過一位癌症晚期的老人,需要化療。他的子女非常有錢,但都在國外。所以他每次去醫院化療,還要花錢請一個陌生人陪着,心情能好嗎?”

助浴師,不只是幫着洗澡那麼簡單

  “助浴師”王遷

  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後一程,最缺的是精神上的關懷。

  對王遷來説,從事助浴最大的感受是,每個人在金錢或地位上可能會有所區別,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我做這個工作不覺得比別人低一等。”

  “忘記歷史等於背叛,老年人是在我們之前歷史的參與者,因為他們把前面的路鋪得很好,所以我們現在才可以昂首闊步地向前走。在他們的道路上,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尊嚴,讓他們走好人生的最後一程。”王遷説。

  每個失能老人的家庭

  都有一個屬於他們的故事

  和王遷比起來,鄒蓉就是這個行業的“老資格”了。

  鄒蓉的公司位於山東煙台,她從2003年開始從事養老的相關工作。去年,她從新聞裏得知,“十四五”規劃裏有養老內容,感覺“風向發生改變,養老更多開始關注居家養老,養老被細分出了很多賽道。”

  對於失能老人來説,以前常做的事,現在即使近在咫尺,也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在鄒蓉團隊看來,助浴是服務,也是洞察人生的窗口。每個失能老人的家庭都有一個屬於他們的故事。

  “孤獨,不被理解,沒有自尊是很普遍的事情。”

  長期卧牀的老人,如果不定期洗澡,身上和房間就會有氣味——一種混雜着汗味、大小便味、各種中、西藥的味道。這種味道,被人稱為“老人味”。

  一次,鄒蓉遇到一位很瘦的老人。他因為手術失誤導致下身癱瘓,還插着尿管。子女為老人預約了洗澡服務,還想消除房間裏味道。給老人洗澡時,鄒蓉團隊和老人閒聊,囑咐他要多吃飯。老人也沒説什麼。

  幫老人洗完澡,趁人都不在的時候,老人悄悄告訴鄒蓉,自己不是不想吃飯,而是怕每次吃完飯,身上就會留下味,“被嫌棄”,“添麻煩”,所以每次快速吃幾口後,就趕緊離開。説着説着,老人哭了,鄒蓉這才明白原委。

  洗完澡,老人煥然一新出現在兒女面前時,鄒蓉心情難以平復,“我能感覺到老人的開心和舒適。老人腰挺得筆直,為的就是和我們合影時能精神點。”

助浴師,不只是幫着洗澡那麼簡單

  鄒蓉團隊在工作中 (受訪者供圖)

  通常情況下,老人當着陌生人面脱光躺在浴缸裏的時候,本能地會很緊張。鄒蓉團隊在服務時有個習慣:不戴手套。

  “當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握住老人雙手的那一瞬間,我們雙手的温度和老人雙手的温度會融合在一起。老人能從助浴師的手裏、眼睛裏、話語裏感受到温暖,放鬆。這也是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老人願意把心裏話告訴我們的原因。”

  鄒蓉團隊曾服務過這樣一位老奶奶:她2017年摔壞了腿,在家卧牀。因為怕麻煩孩子,努力想起牀拿東西,結果從牀上摔下來,又摔壞了胳膊。自從那天起,她的兒子就再也沒有上過班,搬來和老人住到了一起。

  為老人助浴完,老人的兒子對鄒蓉感慨,之前只知道國外有這個服務,現在煙台也有了,助浴師要是早點出現多好,自己就不用2017年辭職在家了,找個保姆陪着,助浴師半個月來一次就行了,老母親的洗澡問題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了。

  助浴師的出現,不僅為沐浴者帶來了體面和尊嚴,也將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很多人的生活軌跡。

  養老賽道,需要年輕面孔

  “再低微的骨頭裏,也有江河”。失能老人的尊嚴和情感需求不能被忽視。不讓“能不能洗澡”成為老人晚年生活的羈絆,還有很多觀念需要轉變。

  今年2月,國家對老年人助浴助潔的服務作出規劃,鼓勵“子女網上下單、老人體驗服務”。

  “我們去給老人服務時,大部分老人願意購買助浴服務。但是更多時候,老人並不掌握主動權,就看子女願不願意。這就需要改變子女們的想法。和拿300元去吃頓飯,200元給寵物做個美容,甚至拿更多錢給孩子報孩子壓根不感興趣的才藝班相比,拿二三百元給家裏的失能老人洗個澡,很有意義,因為他們是最愛你們的人。”鄒蓉告訴央視網記者。

助浴師,不只是幫着洗澡那麼簡單

  助浴作為養老市場的“朝陽賽道”,人才供給存在巨大缺口。據統計,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多達600多萬,但目前僅有50多萬名從業者。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給別人洗澡”在很多人的觀念裏,是上不了枱面的工作。而這個行業,非常需要年輕力量的加入。

  助浴可以通過為老人服務,增加粘性,逐漸通過助浴延伸到老人家裏的日間照料、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領域。這就需要更專業,更年輕的人來參與。

  “一個行業要想健康、快速地發展,需要不斷修正自己陳舊的觀念,不斷有新鮮血液和新思想注入,才能保證健康和活力。”鄒蓉的話代表了一些受訪助浴師的想法。

  讓老人乾淨而體面地老去,市場力量不能缺席,更離不開家庭成員的關愛,康養制度的呵護和轉統觀念的轉變。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幫老人“澡”回尊嚴的背後,拷問的東西,還有很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3 字。

轉載請註明: 助浴師,不只是幫着洗澡那麼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