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深掘上合經貿潛力 提振全球經濟信心--來自上合博覽會的觀察
此間在山東膠州舉行的2021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吸引了海內外442家企業線下參展,以及多國駐華使節、上合組織秘書處和中國-東盟中心等國際組織代表參加。相關人士指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有力推動了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今年正值上合組織成立20週年,推動區域經濟合作走深走實恰逢其時,從而為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的世界經濟注入新活力。
多國展商尋求上合“機遇”
俄羅斯麪包、土耳其瓷器、巴基斯坦玉雕、伊朗藏紅花、阿富汗手工掛毯……走進上合博覽會展廳,上合組織國家帶來的特色產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柬埔寨展廳,有香米、棕糖、胡椒和芒果等特色產品。“酒香也怕巷子深。”柬埔寨展廳參展商秦冰説,“柬埔寨有很多優質特色產品,卻很少被消費者所瞭解。我們想借這次上合博覽會,讓更多上合組織國家的消費者和貿易商瞭解柬埔寨產品。”
4月26日,嘉賓在上合博覽會的室內展區參觀。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斯里蘭卡展廳參展商晉蘭加在中國已經生活了15年,能説一口流利的漢語。他告訴記者,參加這次上合博覽會非常有收穫,認識了俄羅斯、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的貿易商,他們對斯里蘭卡紅茶非常感興趣,希望將來能開展實質性貿易合作。
俄羅斯姑娘薩拉耶娃在江蘇開了一家公司,專門為國外遊客提供定製的中國旅遊服務。她説:“受疫情影響,國外遊客現在很少,正好有時間到上合博覽會來看能否認識新的合作伙伴,因為上合組織國家的遊客是我的重點市場。”
此次上合博覽會總展覽面積約2.1萬平方米,線下參展企業442家,線上參展企業達1400餘家,主要展示新能源、食品、農業、機械、電子等產品。
上合示範區成上合組織國家“出海口”
此次上合博覽會的舉辦地膠州,正大力推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加強中國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
2020年4月27日,“齊魯號”歐亞班列上合快線從上合示範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駛出。新華社發
上合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建軍介紹,上合示範區常態化開行20條國際、國內班列,2020年開行歐亞班列突破400列,增長15.9%,集裝箱作業量達到76.5萬標箱,增長14%。
據瞭解,上合示範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通過膠黃鐵路循環班列與青島港直接相連,從上合組織國家來的貨物經中亞、中歐班列到達多式聯運中心,就相當於到了青島港,貨物在港口轉海運可直接到達日韓等國家,上合示範區成為上合組織國家的重要“出海口”。
上合示範區於2020年4月開通的“齊魯號”歐亞班列上合快線,以上合示範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為貨源集結地,整列出境,無須在口岸重新編組,直達上合組織國家主要物流節點城市。目前,上合快線已開通11條國際線路,輻射上合組織5個成員國和3個觀察員國的30多個城市,運輸時間比常規班列節省10%至15%,運輸費用節省7%至10%。
“塔吉克斯坦與青島有着廣泛的合作前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戰略性任務,那就是獲得‘出海口’,即通向韓國和日本的通道。”塔吉克斯坦駐華大使薩義德佐達説。
4月26日,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在上合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説:“上合示範區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其致力於創造有益的條件,促進上合組織成員國經濟戰略的進一步發展,並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近年來,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間貿易往來日漸密切,對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進出口總值由2001年的171.4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2448.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15%。
期待加深經貿合作 提振全球經濟信心
諾羅夫表示,上合組織覆蓋全球近半數人口,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強大的生產力。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經濟總實力和合作潛力尚未充分挖掘,還能夠為地區和各成員國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柯依舍巴耶夫説,當今世界誰都不能獨善其身,而國際合作首先是地區層面合作。哈薩克斯坦希望充分發揮自身地理區位優勢和市場潛力,進一步深化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經貿合作。
4月26日,嘉賓在上合博覽會的室內展區參觀。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我們願與上合組織各國通力合作,着眼後疫情時代,在全球數字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公共衞生體系數字化建設、網絡安全等方面提出‘上合方案’,形成‘大通關、大物流、大經貿’格局,為推動世界經濟恢復和增長不斷注入新動力。”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説。
相關人士呼籲,積極開展上合組織國家間國際物流貿易合作,推動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實現多式聯運,加快構建上合組織國家貨物“綠色通道”;加強商品、資本、服務和技術自由流通,創新互動合作新方式,為上合組織地區經貿和投資合作創造良好條件。
文字記者:張旭東、張武嶽
視頻記者:趙小羽、李小波
編輯:楊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