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章玉貴:中國以開放為加入CPTPP清障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財經

據相關媒體最近報道,中國已經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多個成員國展開技術談判,並分析説美國及其盟友的態度可能成為中國申請獲批的關鍵影響因素。從技術層面看,中國加入CPTPP沒有根本性障礙。作為CPTPP牽頭國的日本以及更具影響力的美國態度固然重要,但中國本身的意志和開放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眾所周知,CPTPP及其前身TPP本質上是基於美日範式特徵的區域貿易集團,這與經濟全球化過去主要服務於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資本、技術和資源的全球配置,具有某種共通性。但今天的世界經濟、技術和貿易版圖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最重要動力之一。這些國家在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與發達國家形成系統有序的分工體系。

從全球產業發展史來看,18世紀下半葉至今的200餘年裏,英國、美國、日本、德國和中國等先後扮演着“世界工廠”“世界製造中心”的角色,中國在2010年左右已成為在全球製造業中高、中、低三個產業鏈均比較完整的主要經濟體。但需指出的是,即便中國現已佔據全球中間品供應將近1/3的份額,並以強勁的出口數據印證着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核心樞紐地位,但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與美日等發達國家之間高度互補的產業與貿易分工關係仍將保持相對穩定。

業已深度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尤其全球價值鏈體系的中國經濟,要想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既離不開本土企業基於自主技術創新的供給能力提升,也離不開外資的深度參與尤其是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早日建成。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動現代服務業、製造業、農業全方位對外開放,並在金融服務業與高端製造業等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正式推行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取消外資逐案審批制等,就是這一開放邏輯的政策表達。

市場準入大幅放寬,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表明在全球經濟貿易一體化趨勢整體不可逆、全球價值鏈深度整合的背景下,中國以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制度安排,繼續向國際市場釋放着紅利,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消除着貿易保護主義者鼓譟的所謂“薩繆爾森之憂”。

毋庸置疑,CPTPP是當今世界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之一。儘管日本在美國退出TPP之後較為務實地將22項難以統一執行的條款予以凍結,但依然保留了TPP超過95%的條款。有人擔心中國在貨物的國民待遇與市場準入、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等方面存在一些待解的難題,但隨着中國在相關領域的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的推進,這些問題將不再是難以對接和實施的“嚴苛標準”。哪怕是較為敏感的知識產權保護,隨着中國在該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也能找到優化解決方案。

總而言之,經濟與貿易全球化儘管並不完美,卻是促進全球經濟有效增長和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完整的不可替代的路徑。致力於不斷提升市場體系標準的中國,不會迴避包括CPTPP在內的任何高標準自貿協定,並將在深度參與乃至引領全球化的進程中,與主要經濟體一道共建美好新世界。(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