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將壓減至16個月,這為企業帶來哪些經濟增值?繼續“縮時”還有空間嗎?

2023年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將壓減至16個月,這為企業帶來哪些經濟增值?繼續“縮時”還有空間嗎?

在發明專利審查速度上,中國已成為領跑者。2月22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行的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衡付廣介紹,2023年,中國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將進一步壓減至16個月。作為發明專利有效量的世界第一大國,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也連年提升。發明專利審查週期不斷壓減將便於企業更早地完成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促進企業創新成果及時轉移轉化,便於企業提前進行創新產品的市場佈局。不過,審查週期和專利質量之間存在矛盾,如何在保證專利質量的同時壓減審查週期,還需要根據實踐經驗作出判斷。

週期持續壓減

在“十三五”期間,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從22個月壓減至20個月。2021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專利審查工作座談會”上表示,中國高價值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壓減至13.3個月,發明專利平均審查週期壓減至19.1個月。

2022年的最新數據則顯示,中國共授權發明專利79.8萬件,註冊商標617.7萬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也顯示,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發明專利平均審查週期也進一步壓減至16.5個月。

據衡付廣介紹,2023年,中國將繼續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量效率。年內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壓減到16個月,結案准確率達93%以上。一般情形商標註冊週期穩定在7個月。

“對企業來説,加快發明專利審查是極大的利好。”北京市知識產權庫專家、投資人董新蕊認為,合理壓縮審查週期,能夠根據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和關鍵核心技術等需要儘快保護技術的領域提供更快的確權和維權依據,在儘快提高法律保障的同時為儘快提升專利本身帶來的經濟價值提供支撐和保障,也能在全面註冊制大背景下為公司上市尤其是科創板、北交所上市所需的科創屬性賦能。

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從全世界來看,中國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已快過很多創新型國家。根據印度德拉敦市ICFAI大學法學院的Vivek Maurya於2021年發表的文章《在不同國家授予專利所需時間的比較分析》,在美國,申請專利平均需要32個月;在歐洲,獲得歐洲專利證書平均需要3-5年;在日本,提交專利申請的估計時間約為22個月;而在印度,正常情況下,授予專利可能需要2年或3年以上,通過快速通道可能需要1.5年以內。

提速企業市場佈局

“發明創造的生命在於授權、確權和轉化。”北京卓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專利代理師孫志峯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縮短審查週期一方面使得發明專利授權速度更快,將促進發明專利的快速轉化,快速充實企業知識產權儲備,有利於企業快速形成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專利的實質在於以公開換保護,縮短審查週期可以加快技術創新的公開和應用,有助於推動全社會技術更新換代和技術創新效率。

壓減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影響最大的無疑是相關企業。在北京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山東天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法律顧問李洪江看來,專利審查週期的長短不僅影響企業對市場的可預期性,而且影響專利系統對技術創新的產出和擴散的激勵作用的發揮,相應地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層面的影響。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指出:注重高質量知識產權產出,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樣機性能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

“在注重專利質量的背景下,申請高新技術企業通常需要企業提供專利授權通知書以證明企業的創新能力。如果企業能夠更早持有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將更早地完成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李洪江認為,在審查週期壓縮後,企業將對專利授權的時間期限具有合理預期,方便企業提前進行創新產品的市場佈局。

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汕頭市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為例。根據汕頭髮布,2022年

8月12日,貝斯特向汕頭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提交了兩件發明專利的預審申請。汕頭知產保護中心於8月15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正式申請。10月17日,貝斯特就收到了發明專利的授權通知書。

“僅用2個月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相比我們之前2至3年的授權時間簡直就是‘火箭速度’。”汕頭市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小珊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這2篇發明專利的申請和授權不僅給我們項目驗收成果提供了很好的證明,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國產化的BOPE功能母粒進行更好更快速的成果轉化和專利保護。”

如何博弈“時”與“質”

值得關注的是,16個月的發明專利審查週期還將壓減。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專利和商標審查“十四五”規劃》中給出了到2025年發明專利審查週期預期指標:15個月。

雖然審查週期持續壓縮,同時中國專利審查及授權數量連續多年也保持全球第一,但根據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排在第12位,此外,中國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比例偏低,發明專利授權率偏低,發明專利維持年限短,專利價值偏低。

有觀點認為,審查週期與專利質量二者不可偏廢,同時應注重專利質量。在孫志峯看來,應當逐步摒棄過去強調數量不關心質量的專利申請及審查思路,高度重視專利本身質量,更要高度關注專利轉化質量,同時還要應對專利審查“案多人少”的客觀實際。

“我認為在專利審查方面不能盲目的為快而快,而要想辦法留住專利審查人才,加大專利審查硬件和軟件投入,只有經驗豐富、專利素養較強的審查員隊伍結構越來越穩定、人數越來越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審查週期和審查質量之間的矛盾。”孫志峯説。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也表示,對於知識產權來説,在提高審查效率時,也應注意專利審查質量方面的問題。隨着相應的審查規則、政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程序逐漸完善,若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能夠進一步提升,那麼審查週期仍有縮減的可能性。

“當前對專利審查週期的壓縮是在兼顧效率與質量的適當範圍內的,並沒有因為重視效率導致質量的偏廢。不論是明確高價值專利的定義,還是先行壓縮高價值專利的審查週期,都可以看出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持續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方面不斷髮力。”李洪江認為,發明專利的審查週期是否還有進一步壓縮空間,應當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實踐經驗作出判斷。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袁澤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75 字。

轉載請註明: 2023年發明專利審查週期將壓減至16個月,這為企業帶來哪些經濟增值?繼續“縮時”還有空間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