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貨幣政策的差異在哪?宗良解析三大不同
中新社“國是論壇:2021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15日在京舉行,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出席論壇併發言。 田雨昊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年中經濟“成績單”15日出爐,當天中新社“國是論壇:2021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舉行,第一時間對最新經濟數據進行解讀。儘管二季度數據比一季度稍有回落,但上半年錄得12.7%的GDP同比增長仍舊亮眼,這其中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給了實體經濟巨大支持。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在出席論壇時對比中美貨幣政策並表示,兩國貨幣政策對全球各方面產生直接影響,兩者主要存在三方面差異。
一是通脹的差異。不論是從環比還是同比來看,美國CPI已經連續三個月超預期增長。宗良稱,美國的通脹從4月份到6月份一直處在近年來較高水平,4月份4.2%,5月份5.0%,6月份更是達到5.4%。相對而言,中國的通脹總體上來沒有太大的壓力,相比美國狀況要好一些。
二是貨幣政策空間的差異。宗良稱,美國貨幣政策應該加息,但是加息太難,影響其經濟增長,也會在短時間把債務負擔拉高,所以其貨幣政策的空間要小得多。
“相對來講,中國的貨幣政策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宗良説,未來需要讓貨幣政策更加有效地適合經濟發展。
三是貨幣政策關注點的差異。宗良認為,美國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對美國股市的關注度比較高。
他進一步稱,中國貨幣政策的關注點就是要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比如中國經濟要實現平穩增長,需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需要解決有些地方的需求不足的問題。
談及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宗良認為,“數字還是非常好的”。在他看來,中國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開了一個好頭,若按照當前趨勢走下去,預計全年經濟增速能保持在8%或8%以上的水平。
宗良建議,未來要考慮能夠實現2021到2022的有機銜接,防止國際上各種各樣的不利環境,同時供給側要能夠更加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動態平衡。
為此,宗良提出四個建議,首先要合理安排財政與貨幣政策,為經濟平穩增長,要以我為主,總量與結構並行,在促進經濟增長時穩步地調整優化結構。
其次要加大民生支持力度,從需求層面上來擴大中等收入的羣體,從投資的方面要讓供給始終圍繞着民生。
第三要穩住市場預期。宗良認為,一方面要保供穩價,不要讓通脹形成一種巨大的壓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至於明顯傳導到CPI,同時讓中小企業的壓力不斷減少。從另外一個角度,要穩住匯率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和雙向波動。
最後是警惕外部輸入風險的傳遞效應。宗良説,總體上要保持好中國貨幣政策的力度,有效支持中國經濟發展,把自身經濟做好了,才能抵禦各種各樣外部的風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