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野蠻生長到乘風破浪 期市“一卷詩成三十年”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作者:張利靜 馬爽

  在工業化和城鎮化軌道上快速行駛的中國經濟列車,將中國期貨市場帶入一片繁榮之地。30年來,中國期貨市場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30年後,中國期貨市場正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發。

  從無到有逐漸壯大

  30年來,期貨市場格局逐步擴大,期貨公司治理走向規範,投資者機構化持續提升,創新業務不斷落地,國際化越走越遠。2020年,86個期貨期權品種覆蓋能源化工、金屬、農產品及金融等領域,市場資金總量近8000億元,第五家期貨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獲准籌建……

  “相較美國期貨市場150多年發展歷史,我國僅用30年時間就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期貨市場體系。”中大期貨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説。

  作為中國期貨市場最早期的研究和推動者,金鵬期貨董事長常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期貨市場30年來取得輝煌成就,一是上世紀90年代,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完成了價格改革“雙軌合一”的歷史任務,為整個商品市場價格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二是充分發揮功能作用,越來越多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提高了競爭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彌補了經營管理方面的缺陷。三是很多品種不僅形成了國內統一價格,其定價功能也得到充分體現,一些國內獨有商品的定價具有國際權威性。四是中國期貨市場投資者起初以散户為主,隨着市場發展,其中產生了一批大師級人物,不僅能夠在國際定價市場準確預測商品價格走勢,並且能夠在與國際資本博弈中勝出。五是帶動整個商品價格體系形成,進而促進社會資源合理配置。

  深層因素促發展

  30年,中國資本市場之河晝夜不捨,期貨支脈蜿蜒曲折,不時翻滾起令人驚喜的浪花。

  景川表示,中國期貨市場30年來不斷取得進步的深層原因,一方面,隨着我國實體經濟高速增長,金融市場持續完善,在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下,實體經濟產生的風險管理需求對衍生品市場發展構成有力支撐;另一方面,期貨市場自身堅持了正確方向。

  中國期貨市場早期經歷了野蠻生長階段。監管與市場參與者成功與失敗的經歷為後繼者前行提供了良好借鑑。

  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是市場和監管兩方面共同推動的結果。景川説,以積極態度面對風險,監管制度持續完善。1999年《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發佈,宣告期貨市場步入規範發展期。2007年和2012年的兩次修訂,分別為金融期貨、期權交易的發展,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制度基礎。借鑑國外成熟市場經驗,結合國情發展中國特色的期貨市場,例如上市了一系列我國獨有的期貨期權品種。此外,保證金足額後交易、穿透式監管等我國獨有的制度,有力保障了期貨市場穩健運行。在推出期貨品種、合約設計方面始終堅持立足產業,幫助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市場正邁上新台階

  從“欲渡黃河冰塞川”到“長風破浪會有時”,雖然期貨人仍然在“創業”,但心態已迥然不同。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表示,中國期貨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可能呈現三個特徵:一是期貨新品種不斷上市,繼續填補各環節風險管理空白;二是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繼續提高,出現類似“保險+期貨+期權+互換”等更多衍生品組合的風險管理模式,在倉單交易和供應鏈金融方面會取得重大進展;三是國際化步伐持續加快。

  對於中國期貨市場發展前景,常清稱,期貨市場正邁上新台階。各界已取得共識,將國內期貨價格變成世界性貿易價格,讓中國期貨市場變成國際性定價中心。各方工作步驟紮實,從品種國際化到期權工具推出,不僅要做成熟市場,也要做定價市場。

  “期貨市場厚度和輻射面不斷提升,很多實體企業在過去學習觀望基礎上不斷參與到期市中來,期貨市場逐漸吸引國際客户,打通企業上下游貿易關係,定價功能越來越強。今年有關部門召開座談會探討期貨立法,中國期貨市場多年來制度體系依然停留在部門規章制度層面,市場邁上新台階應有法律保障。交易所和期貨公司業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包括投資者機構化。這些都將合力推動期貨市場邁步新階段。”常清説。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