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2012-2020年全國財政收入累計142.8萬億元

中新網7月30日電 3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財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關情況,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會上介紹,2012-2020年,全國財政收入累計142.8萬億元,年均增長5.7%。國家財力的日益壯大,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財力保障。

劉昆從六個方面介紹了財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關情況:

一是科學調控促發展。2012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財政部連續十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順應經濟發展變化和市場主體急需豐富政策內涵,合理確定赤字率水平,擴大政府投資規模,實施大規模減税降費,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相機預調微調、“精準滴灌”,有效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2021年,為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超過25萬億元,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全年新增減税降費規模預計超過7000億元。同時,落實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要求,進一步大幅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積極財政政策的精準實施,有效有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聚焦關鍵推創新。財政部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創新完善政策機制。2012-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從4452.63億元增長到9321億元,十年共計7.07萬億元,重點支持集成電路、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着力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突破技術瓶頸和“卡脖子”問題。在財政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新興產業持續壯大,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湧現。

三是統籌推進補短板。財政部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2012-2021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從4.54萬億元增加到8.34萬億元,年均增幅為7%,並向財政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從1.2萬億元增加到2.5萬億元,年均增長8.5%,支持推進農村農業發展。研究出台支持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等財税政策。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持續增強,公共服務短板加快補齊。

四是兜牢底線保民生。財政部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全力支持脱貧攻堅,2012-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6896億元,2021年安排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561億元,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加大對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支持,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持續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2-2021年的十年間,全國一般公共預算中,教育支出從2.12萬億元增長到3.82萬億元,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從2268.35億元增長到4179.8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從1.26萬億元增長到3.44萬億元,衞生健康支出從8058億元增長到18659億元,人民羣眾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強。

五是綠色發展強生態。財政部門堅持資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大力支持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2012-2021年,全國財政節能環保支出從2963.46億元增長到6305.37億元,年均增長8.8%,着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衞戰效果顯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以空氣治理和林業生態建設為例,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8.3%,優良天數比例為87%,同比增加5個百分點。中國森林覆蓋率已達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六是系統集成抓改革。財政部門積極發揮改革突破和先導作用,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蹄疾步穩深化財税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政府間財政關係加快建立,税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創新建立並常態化實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推動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2021年,涉及的中央財政資金規模達2.8萬億元,基本實現中央財政民生補助資金全覆蓋。從上半年情況看,直達機制運行有序有效,為基層落實“六保”任務及時補充了財力,為市場主體克服困難及時提供了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1 字。

轉載請註明: 財政部:2012-2020年全國財政收入累計142.8萬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