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誌互認助力中歐農產品貿易規模逐年擴大

地理標誌互認助力中歐農產品貿易規模逐年擴大

  9月17日下午舉行的首屆中歐地理標誌產品合作(成都)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新華社成都9月19日電(記者楊迪、袁秋嶽)近年來,中歐農產品貿易規模逐年擴大。2020年達到300億美元,同比增長16.2%;今年1至7月,雙邊農產品貿易繼續增長11.1%。去年9月簽署並於今年3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為中歐雙方企業相互開拓市場創造了機遇。

  這是商務部歐洲司司長翟謙在17日下午舉行的首屆中歐地理標誌產品合作(成都)大會上介紹的。本次會議是第十六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的重要專項活動。

  據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主任李巖在會上介紹,從貿易品類來看,中國向歐盟出口的農產品以魚類、蔬菜、食用油脂等為主,從歐盟進口的主要是生豬產品、乳製品、酒類等;從貿易數據來看,中國對歐盟農產品進口需求量大,且產品集中度較高。

  “中歐農業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雙方開展農業合作的互補性極強,彼此互為重要的農產品貿易合作伙伴。”李巖説。

  中國是歐盟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也是歐盟地理標誌產品五大核心市場之一。隨着今年3月1日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正式生效,中歐首批各約100個地理標誌開始受到知識產權保護,第二批各175個地理標誌將於4年內完成保護程序。

  “中歐雙方承諾提供高水平的法律保護,將採取積極行動有效遏制假冒偽劣產品。”翟謙表示,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生效以來,中國各地嚴厲打擊地理標誌侵權假冒行為,遏制“搭便車”行為,有效保障了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也使雙方消費者能夠更安心地選用真材實料的正宗產品,中國政府也繼續歡迎歐洲綠色、安全、優質的特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李巖表示,中歐地理標誌互認無疑為中歐農業合作打開一扇新的大門,為中歐雙方民眾帶來了福祉,同時也為倒逼中國農業產業升級、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創造了新的機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69 字。

轉載請註明: 地理標誌互認助力中歐農產品貿易規模逐年擴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