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羅霞:建議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實現碳中和
“交通運輸行業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是各國碳中和行動的關注重點,對我國實現碳達峯目標與碳中和願景有重要影響。”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成都市委會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教授羅霞聚焦碳中和領域,建議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實現碳中和。在她看來,未來我國交通運輸需求將持續高速增長,減排難度和減排潛力也將隨之增大。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交通運輸行業需要從“十四五”期間就做好佈局,開啓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零碳”之路。
羅霞表示,目前我國已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交通減排政策,包括調整出行結構、提高運輸效率、提倡共享出行、推廣新能源汽車等。然而,現有政策的預期效果與碳中和願景尚有差距,存在目標導向性不強、現行政策力度不足、技術儲備欠缺等問題。
在此基礎上,她建議將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作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引領性目標之一,建立全生命週期的交通運輸碳排放核算、核查體系,構建以碳減排量為核心的績效評價標準、行業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標準。同時,加快開展交通運輸行業碳達峯路徑、碳中和路徑分析研究工作,在階段性目標、階段性重點、政策組合、政策推行時間等方面提供指導性建議,並積極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
“同時,建議積極出台交通碳中和相關政策,鼓勵政策間的協調配合,提高政策實施力度。”羅霞建議做好交通供給與需求管理的政策搭配,比如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質、促進共享出行發展、加快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碳排放税機制、建立交通碳交易體系、設立低排區、逐步推進燃油汽車禁售政策;持續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鼓勵多式聯運發展、促進貨運汽車電動化發展。同時,做好交通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政策協調,加強交通運載工具電動化與電力清潔水平的同步發展,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與消納,避免排放轉移風險。
“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部門和企業率先開展制度創新,為交通碳中和政策的推進提供保障。”她表示,可以充分整合相關領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資源,建立交通碳中和創新研究中心,聚焦關鍵問題攻關,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碳中和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逐步打造交通運輸碳中和戰略諮詢中心、碳中和技術示範平台、碳中和人才培養孵化基地、碳中和產業發展應用基地。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