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圓桌會】如何理解“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理論圓桌會】如何理解“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集理論之思,匯大家之言。《理論圓桌會》欄目,緊跟理論熱點,關注理論動態。

本期主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傳遞出穩經濟、穩市場、穩增長的工作總基調。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本期理論圓桌會聚焦“穩”字,一起來看如何認識和理解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實現今年經濟發展中“穩”的目標。

       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對設定這一目標的考慮,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表示,“首先考慮了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經濟穩是基礎,經濟如果不穩,就業、收入都很難穩得住。實現了這一目標,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就有基礎,經濟運行就能保持在合理區間。”

“實現這個目標是不容易的,要付出艱苦努力。”向東表示,為實現經濟增長5.5%左右的預期目標,今年不僅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還要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創新,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着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詳細】

正確認識與穩增長相關的重要關係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林兆木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長期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人力資源豐富,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巨大優勢,宏觀經濟政策穩健,經濟韌性強、迴旋餘地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具備充分的條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保持適當增長速度,頂住新的下行壓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不斷做強經濟基礎。

穩增長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係。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條件下,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十分重要,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高質量發展是長期目標和漸進過程。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把經濟運行穩定在潛在增長率範圍的合理區間,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

穩增長和促進共同富裕的關係。進入新發展階段,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依靠高質量發展。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穩增長才能穩就業、穩收入、穩消費、穩預期。穩增長關係廣大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也是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穩增長和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關係。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實現“雙碳”目標,必須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新能源、節能環保、綠色產業、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這些也正是符合當前穩增長要求的新增長點。【詳細】

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

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面對越來越多的風險挑戰,如何才能“爬坡過坎”實現預期目標?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彥斌談到,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增多,但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深刻認識到各類風險是相互交織的,單兵突進地處置某一類風險很可能會觸發其他風險。要想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關鍵是牽住風險防範的“牛鼻子”。因此,有必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宏觀經濟穩定是應對一切風險挑戰的堅實基礎。二是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結構失衡是風險挑戰產生的重要根源。三是增強經濟長期增長動力,用高質量發展來解決風險和挑戰。概言之,宏觀調控需要強化穩定政策、結構政策、增長政策三類政策的協調統一,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詳細】

在質的提升中實現量的持續增長

人民網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現階段,我國生產函數正在發生變化,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效率發生改變,面臨的硬約束明顯增多,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成為多重約束下求最優解的過程。這就好比駕車,車子上路之前,須先做好保養,再踩油門才更有力、更安全,也更有後勁。因此,宏觀調控和深化改革,二者缺一不可。

宏觀要“穩”。穩增長之本,在於把握好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主要政策取向。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宏觀穩定成為稀缺資源。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適當靠前發力,今年財政、貨幣、就業優先等政策力度不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財政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約1.5萬億元,規模接近9.8萬億元,增長18%,為多年來最大增幅;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400億元;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擴大新增貸款規模;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確保糧食能源安全,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微觀要“活”。穩增長之要,在於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促創新,以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市場主體有活力,市場經濟就有動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力度大、針對性強的硬招實招。比如,實施新的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全年退税減税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税約1.5萬億元;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明顯提高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對餐飲、住宿、零售、旅遊、客運等困難行業企業,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詳細】

精準施策 釋放增長潛能

張衞國代表表示,要在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下搞好結構性創新,打造新一輪結構性創新週期繁榮。結構性創新不僅可以帶來更加穩健的新消費,也會使我國的專利服務、智能服務等新型對外貿易產生更大的增值空間。

楊德才委員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就是要把市場主體的內在潛力激發出來,“六穩六保”的核心就是穩市場主體、保市場主體,只要市場主體對未來有樂觀的預期,中國經濟就不會缺乏增長的動力。為此,建議首先要繼續加大降本清費力度,增強實體經濟活力,促進內需進一步復甦;其次,要加大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讓市場主體更加了解政策優惠,促進政策落到實處;再次,要營造一個尊重企業家的氛圍,讓所有市場主體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全面提振發展信心。

潘越代表強調,化解“三重壓力”,不僅要促進需求擴張,還要兼顧供給穩定,更要注重預期引導。從需求端看,要在充分發揮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的同時,通過提振投資帶動就業和居民消費;從供給端看,要針對“缺電”“缺煤”“缺芯”等問題採取專項行動進行緩解,對未來潛在的供給側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和研判;就預期而言,雖然受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要在穩經濟、穩產業的同時,加強市場溝通,降低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其影響。【詳細】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7 字。

轉載請註明: 【理論圓桌會】如何理解“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