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週一在岸人民幣兑美元升破6.33大關,創2018年4月以來新高。市場人士表示,本週為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周,結匯需求仍將主導匯率走勢,人民幣匯率還有走強動能,短線需關注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升後政策面的變化。
本週國內公佈的經濟數據偏少,人民幣匯率或更多受到國際消息的影響。後續受美聯儲緊縮型貨幣政策預期進一步增強,春節前結售匯需求逐漸放緩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升勢或有所放緩。
監管部門反覆強調,匯率單邊走勢不可持續
新年後,央行和外匯局對人民幣匯率連連表態,表示單邊走勢不可持續。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表示,持續的單邊升值或持續的單邊貶值,在中國更不可能出現。讓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
劉國強並稱,影響匯率的因素較多,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態。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目標,匯率可能在短期偏離均衡水平,但從中長期看,市場因素和政策因素會對匯率偏離進行糾正。
外匯管理局新聞發佈會表示,如果未來全球疫情對國際經貿活動的衝擊有所緩和,那麼我國經常賬户差額可能逐步向常態迴歸,並且保持在合理均衡區間。同時也指出,自從2021年下半年美聯儲政策調整預期增強後,在跨境貸款和貿易融資兩方面的資金變動都比較平穩,因此未來人民幣匯率調整壓力也相對較小。
結匯旺季後,人民幣可能面臨階段性貶值壓力
臨近年關,旺盛的結匯需求仍在支撐人民幣匯率走強,市場對人民幣匯率也存在一定升值預期,但今年人民幣匯率面臨着中美經濟週期錯位、出口收入邊際走弱等因素的壓力,人民幣匯率大漲後存在一定糾偏預期。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認為,人民幣匯率季節性的根源或來自於我國境內外匯供求的季節性波動。聖誕購物季帶來的貿易順差季節變化,春節前企業財務結算和員工發放獎金等用途使得歲末年初外匯供給較強;年中經濟活動旺季採購等需求使得外匯需求較強。而疫情爆發後境外旅行相關的外匯需求下降,可能進一步凸顯出年初外匯供給的充裕,從而使得人民幣匯率表現更為強勢。
中信期貨宏觀研究員也指出,後續來看,結匯旺季結束後,供求關係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將逐漸褪去。在年前的結匯旺季結束後,人民幣可能面臨階段性貶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