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年虧掉780億?虧損之王出現了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財經

快手,急需一場勝利。

來源 | 觀點(ID:baobaobutong)作者 | 迷人的X博士

01財富風向標

一年一度的《財富》中國500強,在7月12日正式揭曉。

作為商業分析的一個重要參考樣本,這份榜單,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結構中,最具實力的500家企業。

什麼行業在騰飛,什麼行業在沒落,哪些企業產生了巨大變化,在這張榜單裏,都能找到答案。

拿到這份榜單,先從總體來看。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國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62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

超過了中國去年GDP的一半。

這500家公司,可以説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邊天。

要登上今年這個榜單,企業的年營收至少要達到228億元,相比去年近174億元的門檻提升了31%。

往細處看,這張榜單還藏着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從營收規模來看,榜單前三都是老牌央企: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國建築。此外,中石化和中石油也是中國唯二兩家,總營收突破2萬億的上榜企業。看着蹭蹭上漲的油價,此中財富密碼無需多言。

再看民營企業,中國平安位列榜單第四,依然是非國有企業的第一位。令人意外的是京東,排在第7位,首次進入榜單前十,要知道阿里巴巴也才排在第11位。

最賺錢的依然是銀行。從利潤來看,最賺錢的10家上榜公司中,有5家是商業銀行,值得一提的是,騰訊以2248億元的歸母淨利潤排在利潤榜第4位,在一堆銀行中間頗為耀眼。

賺得多令人羨慕,但賺錢效率更顯本事。

在淨資產收益率(ROE)榜單上,拿下冠軍的是科興生物,接近92%。更令人羨慕的是科興生物的毛利率——

達到94.7%。

要知道,出了名“暴利”的茅台,2021年的毛利率是91.62%,已經令人歎為觀止了,想不到科興生物的毛利率比茅台還高出3個點。

看來,這年頭疫苗才是真正的印鈔機天花板。

有人笑就有人哭。相比上一年,今年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上,有17家房企消失了,創下歷史新高。恆大、融創、富力、佳兆業、藍光……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都不見了。按照目前的趨勢,不難想象,明年消失的房企恐怕會更多。

有人賺錢,就有人虧錢。今年的《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上,有49家上市公司未能盈利,虧損總額約4363億元。從財報顯示的虧損數字來看,虧最多的是快手——

虧損額超過780億元。

好傢伙,要知道號稱“A股之王”的茅台一年也才賺524億。快手一年時間,就把茅台一年半的利潤敗完了?

年度“虧損王”背後,藏着什麼蹊蹺?

02“虧損王”背後

《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上的數據,主要來自上市公司的財報。

翻看2021年快手的財報,顯示的虧損確實是780.77億元。但注意,後面還有一個數字——

經調整虧損淨額,是188.52億元。

什麼叫“經調整”?調整之後虧損怎麼變少了這麼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快手2020年的財報數據——

快手2020年淨虧損116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493.5%。

但這個數字,其實並不是快手的實際虧損。當時的年報裏,快手同樣把標準會計準則下的報表虧損調整為“經調整利潤淨額”,還列出了調整過程。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

1068.46億元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

而這些,其實是股權激勵,是發給公司高管、財務投資者的股票,按照港交所的會計準則,這部分優先股要視同成本按照市價入賬。借用專業財務分析者“詩與星空”的話來説——

快手股價越高,這部分優先股的價值就越高,公司虧損也就越高。

説白了,這上千億的都是紙面虧損。快手那年的真正虧損,是“經調整利潤淨額”79.48億元。

理解了這層信息,我們也就知道了年度“虧損王”背後的秘密,其實是財務規則在起作用。2021年,快手真正的虧損,同樣是經調整虧損淨額——

188.52億元。

但實話説,這個虧損額度,依舊不低。對比2020年的經調整虧損淨額,快手2021年實際上多虧了約109億元,同比增長了139.7%。

錢到底花哪去了?答案是打廣告——

財報顯示,2021年快手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為441.7億元,佔比達到收入的一半。

看來,流量紅利見頂的背景下,快手想通過砸錢,砸出一個新故事。

03“老鐵”的憂傷

遺憾的是,從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快手斥巨資砸出來的故事,並沒有想象中性感。

時間回到2021年2月5日,快手在港交所敲鐘上市。

彼時的快手頭頂金光燦燦,短視頻第一股、近兩年內香港市場規模最大IPO……

很快,上市後的第六個交易日,快手的股價就被拉昇至417.8港元的高位,市值一度達到1.7萬億港元。這個數字,讓快手竄到中國上市互聯網公司前五,市值僅次於騰訊、阿里、美團、拼多多。

但誰也沒有料到,當初漲得有多猛,後來跌得就有多慘。

快手是2021年港股互聯網跌幅最大的企業之一,年內跌幅一度達到85%,市值蒸發逾1.4萬億港元,無數投資人被埋在了半山腰。時至今日,這種局面依舊沒有逆轉。

關於快手崛起的歷史,“谷島財經”曾做過一個時間劃分——

第一部分,2016年以前的生態建設期,下沉土壤長出的江湖、性情文化,促成了粉絲粘性高的私域流量模式,為日後打下基礎;

第二部分,2016年至2018年,快手憑藉直播風口正式商業化;

第三部分,2018年至今,快手謀求轉型,一方面加緊公域流量建設,一方面以電商直播作為轉型的突破點。

回看投資人對快手的估值,似乎正是從這個邏輯出發的。隨着快手的上市,估值也來到頂點,但隨之就走向暗淡。

在2021年,快手的直播業務收入為310億元,較前一年減少了22億元。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快手每月直播付費用户平均收入為46.3元,相比之前同樣明顯下滑。

線上營銷業務,嚴重依賴廣告投入、營銷投入,雖然能夠增加用户、提高收入,但成本非常高,陷入“燒錢買用户”的死結。2021年,快手每獲得一個平均日活用户的營銷成本為1013元,而2020年同期,這一成本僅為299元,大幅增加了兩倍多。

被快手寄予厚望的電商,2021年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78.4%達到6800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這個GMV同比增長47.7%至1751億元,其中99%以上來自閉環電商快手小店。

增長很猛,但快手電商的收入卻在環比下降。財報指出,其他服務收入由2021年第四季度的24億元減少20.8%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19億元。

換句話説,直播打賞、線上營銷、直播電商三大核心業務,快手都出現一定的疲軟狀態。

在資本看來,這意味着,快手的增長邏輯,亟待重構。

尾聲

關於快手,大約在一年半前,我曾分析過它當時的處境,並得出了一個結論——

要麼吸引更多有價值的用户,要麼開拓更多的商業場景。

換句話説,要麼更多人願意在快手上花錢或者時間,要麼現有的用户願意在快手上花更多的錢。

前者需要快手生產更多高品質的內容,這意味着轉型和內容體系的重構;後者需要快手進軍更多的商業領域,這意味着要向其他互聯網巨頭的領地突進。

兩者都不容易,但更難的,似乎是後者。在目前快手的三大營收領域中,直播還將被其他同類平台繼續蠶食;要進一步發展電商,勢必要與拼多多、淘寶和京東等電商巨頭髮生碰撞;要開拓廣告市場,更是與所有內容平台一同競技,這時候快手的對手,就變成了包括阿里、京東、騰訊和百度在內的所有互聯網平台。

當蛋糕沒有明顯增長的時候,每一個新加入的人,都將被視為入侵者——

依託於騰訊成長起來的快手,很難成為下一個騰訊。

快手上市前,有個段子在網上很火——

這張圖極為應景。當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

快手會是下一個騰訊、遠洋,還是樂視?

站在當下的節點,我們讓子彈再飛一會,時間會給我們最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