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成為啤酒界的茅台?
圖源:圖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斑馬消費(ID:banmaxiaofei),作者楊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隨着3月6日青島啤酒披露2020年業績快報,中國啤酒三巨頭終於交出了自己在關鍵之年的成績單。
青島啤酒業績增長超過18%,華潤啤酒因產品結構調整和資產減值減少,淨利潤增長超過50%,百威亞太延續了港股上市之後的業績疲軟,去年業績縮水超過4成。
經歷了2014年-2016年的調整後,啤酒行業的這一波回暖,正是在為中國市場的決戰造勢。誰能成為啤酒界的茅台?懸念將在未來的幾年揭曉。
中國啤酒行業高端化的走向逐漸清晰,補齊國際市場短板後,啤酒市場的新一輪世界大戰,或將從這裏打響。
百威失落誰也沒想到,啤酒市場的反轉,來得如此之快。
去年這個時候,行業內風聲鶴唳。大家都擔心,剛剛抬頭的啤酒行情,就這樣被黑天鵝打壓下去。
畢竟,啤酒比白酒、紅酒、黃酒的消費屬性都更濃,即飲和夜場兩大場景缺失,直接讓市場陷入短暫的急凍期。
僅僅半年時間,各大廠商用財報宣告了2020年Q3大捷,就連平時沒什麼存在感的燕京啤酒(000729.SZ),也因為業績突出股價連漲。隨後的全年業績,也是強勢回暖一片大好。
3月6日,A股啤酒老大青島啤酒(600600.SH)披露業績快報,去年公司營業收入277.60億元,同比下降0.80%,歸母淨利潤22.01億元,同比增長18.86%,扣非淨利潤增幅達到34.79%。
在中國本土啤酒品牌中,青島啤酒一向因其高端產品出色而盈利能力突出。近年,以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純生啤酒為代表的高端產品,銷量增長率遠超整體。所以,在這一輪以高端化為主導的行業回暖中,青島一馬當先。
華潤啤酒(00291.HK)同樣如此。2019年公司中高檔啤酒銷量增長8.8%,導致公司整體平均售價上升了2.8%;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高檔大盤有所下降,但頂尖的次高端及以上部分,仍然同比增長了2.9%。
公司業績預告顯示,業務提升、減值減少合力之下,2020年華潤啤酒淨利潤將較上年增長至少50%。
百威亞太(01876.HK)可能是中國啤酒五強中唯一一家業績負增長的企業,去年其收入、淨利潤分別下降了12.4%和42.8%。
公司在2020年業績報告中表示,韓國及印度市場的持續下滑抵消了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增長。
但是,百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同樣異於行業趨勢:在銷量下降10.0%及平均單價下降1.1%的雙重作用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下降11.0%,攤銷前盈利下降20.1%。
誰可稱王?在經過2014年-2016年的行業調整後,啤酒行業的回暖醖釀3年,最終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時間大放異彩。
此前,中國啤酒行業從多年的羣雄混戰過渡到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強爭霸的格局。
其中,啤酒三巨頭,可謂各有特點。華潤雪花早年憑藉低價大單品走量,10年前就通過年銷量千萬噸進入世界啤酒頭部陣營,但盈利能力一直是軟肋;青島啤酒在規模上被壓制,但中高端更突出,盈利能力較強;百威作為夜場啤酒之王,一度在高端及超高端市場處於壟斷地位,賺錢如流水。
三巨頭中,到底誰能成為真正的啤酒之王?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百威正在與這個寶座漸行漸遠。公司本來在銷量和收入上就不佔優勢,此前依仗的,是旗下百威、科諾娜、福佳等品牌在高端及超高端市場的絕對地位。
隨着進口啤酒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以及中國啤酒廠商在高段位市場的發力,百威的優勢,正在被瓦解。
幾年前,勇闖天涯都算是華潤雪花的高價產品了。近年推出的匠心營造、雪花馬爾斯綠、黑獅,都在不斷突破價格天花板。2019年收購喜力中國業務,更是向市場傳達着高端化的強硬決心,去年上半年,公司推出新品喜力星銀。
正如水井坊在這一輪高端白酒行情中掉隊一樣,百威和嘉士伯在啤酒市場的日子也並不好過。我們只能認為,外資在中國賣不好酒了。
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才是最核心的兩大種子選手。
説起來,啤酒行業的故事,與白酒還真有那麼幾分相似。
早年,貴州茅台雖然盈利能力更強,但規模一直被五糧液壓制,直到2013年前後才全面超越。茅台封神之後,五糧液奮起直追,雖仍未成功,兩大白酒卻是惺惺相惜。
作為一家百年酒企,青島啤酒1993年先後在A股和H股上市。儘管華潤雪花1994年才創立,但背靠華潤大肆收購,不到10年就確立行業老大的地位。
如今,華潤雪花一邊在全國市場領跑、一邊調整產品結構補短板,青島啤酒則是立足華北、繼續深化高端優勢。
就像茅台和五糧液很少將對方視為競爭對手,因產品差異和勢力範圍的分割,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雖然競爭不可避免,但從未短兵相接、劍拔弩張。
他們共同把矛頭對準了層次更高的百威和嘉士伯,以及身後的各色追趕者。
大魚吃大魚決戰前夜,變數仍然存在。
近幾年的啤酒行業回暖,以高端化為主題,去產能便成為附帶品。其中,動作最大的,便是行業老大華潤啤酒。
華潤啤酒早年依靠瘋狂併購崛起,各大地方啤酒品牌改旗易幟拱衞雪花,也埋下了產能落後與過剩的隱患。
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別關閉啤酒廠13家、7家、2家。公司2017年底的員工總數為52000人,到2020年6月底降至28000人。
去產能帶來了鉅額的資產減值和裁員補償,近年一度達到10億元級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盈利,卻從長遠上減輕了企業的負擔,給未來幾年的業績增長埋下了伏筆。
華潤啤酒能否挺住轉型陣痛一勞永逸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啤酒行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其他廠商是否要如法炮製?這是長痛or短痛的選擇。
青島啤酒近幾年的變化,在於多元化,不僅親自下場做起了網紅品類氣泡水,還收購了雀巢的純淨水業務,啓動第二賽道。也許在2020年報中,便會將水業務單列。
行業深耕與多元化之外,行業最大的變數,仍然是整合。只不過,現階段的行業整合,從大魚吃小魚,變成了大魚吃大魚。
青島啤酒的二股東,從百威啤酒當時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到日本最大的啤酒企業朝日,再到復星投資,去年以來複星減持,風雲再起;燕京啤酒一直是惠泉啤酒的第一大股東,百威英博作為二股東與珠江啤酒(002461.SZ)頗多互動,喜力甚至直接將中國業務賣給華潤啤酒;去年,嘉士伯終於下定決心將其大部分中國業務注入重慶啤酒(600132.SH),今年將是業務整合的關鍵之年……
誰也不知道下一場改變行業格局的整合會發生在哪裏。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