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澳經貿正常交流受到一定影響,但澳大利亞沒有糾正錯誤,表示任何決定都是基於自身利益和價值觀做出,不會改變自身做法。隨後,據澳媒11月21日消息,一名中國在澳相關代表稱,澳應視中國提供的和平發展機會,否則雙方電話對話不會重開。
不過昨天,澳大利亞對華態度“畫風突變”,少有地稱讚中國在經濟和脱貧領域的成就。難道澳大利亞開始意識到自身問題了嗎?
澳大利亞“畫風突變”,大讚沒有國家的脱貧工作比得上中國
11月23日,貴州省宣佈全省貧困縣全部實現脱貧,至今,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脱貧摘帽。據澳媒報道,在一場英國智庫的交流會議上,澳大利亞關鍵決策者大力讚揚中國的脱貧工作,稱“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讓這麼多人脱貧。”澳還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中國的經濟崛起對澳大利亞乃至全球經濟都有好處。
針對此前相關言論被質疑是在響應北美大國,澳大利亞解釋稱,不會在兩國之間做出選擇,而且自己的行動並非從影響他國發展的角度出發,澳大利亞也存在自己獨立的利益或觀點。這被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認為是一種欲恢復雙方關係的舉動。
不過,在一些方面,澳大利亞仍然堅持之前的想法,認為問題不出在自己身上。據ABC報道,澳大利亞抱怨得不到正常溝通的機會,尤其是存在分歧和誤解的情況下,並稱這不是澳方所引發的。
顯然,這一説法不符合事實。近年來,澳大利亞在對待中企赴澳投資、中國商品輸澳、5G合作商選擇等方面屢屢做出意外舉動,違背了長期自詡的自由、公平、開放的市場經營規則,甚至澳國內的一些人士以消極態度處事,呼籲與中企有業務往來的澳洲企業,尋求其他替代市場。
擔心近290億收入泡湯?澳國內反對聲音增加
但不管怎麼説,澳大利亞在23日的講話中傳遞出的態度相對之前要緩和不少。那麼,澳大利亞為何突然態度變化呢?
澳大利亞一大批商品出口損失變大或許是主要原因。據媒體報道,由於質量不過關等原因,包括大麥、龍蝦、葡萄酒、原木等7種澳大利亞商品已被暫停對華出口,預計損失規模將達60億澳元(約合290億元人民幣)。考慮到澳大利亞貿易前景不佳帶來更多連鎖反應,出口行業的損失規模恐怕還將更大。
另外,澳大利亞國內一些不認同澳當前做法的聲音也在變大。據英媒報道,受疫情導致能源價格暴跌,能源企業處境艱難,澳大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表示,已經擱置了數月對中企出售能源項目股份的談判活動,對此感到沮喪和失望,希望情況能得到改善。
據澳媒報道,西澳大利亞州財長本·懷亞特表示,如果澳大利亞對華“不友好”,將承擔嚴重出口損失,導致澳失去數十萬個就業崗位。他還打了個比方,“如果一家咖啡館老闆對我不友好或辱罵我,我會選擇去街邊另一家咖啡館光顧。”因此,他要求對華態度尊重,維持自身的貿易利益。
文 | 鍾志生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