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碳交易開市一月 市場高開低走 碳中和會議表示要建立期貨交易完善碳排放市場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財經

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7月15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佈關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市的公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於2021年7月16日開市。

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和運行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碳排放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温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的技術創新。

正式啓動上線交易以來,今天正式 “滿月”,“從這段時間的運行情況來看,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價格穩中有升、運行平穩。”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8月13日在 “碳中和高峯論壇”上的表示,截至8月13日,市場總成交量為600餘萬噸萬噸,成交額是近四億元。

碳交易是中國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

7月16日上午9點,北京、上海和湖北三個會場連線,共同啓動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一經啓動,就成為全球最大。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7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指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是目前全球覆蓋温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來達到控制和減少温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與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碳市場的轉型對中國和對全世界都是一個重大的事情,代表了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目前是全球覆蓋温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同時記者從官方文件中觀察到,有文件表示交易主體未來將從電力行業逐步擴大到八大重點排放行業,並適時引入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

市場高開低走 交易出現明顯縮水

記者注意到,在迎來“開門紅”之後,全國碳市場的交易規模出現明顯縮水。相比上線當日410.4萬噸的成交量,近兩週掛牌協議交易周成交量分別不到首日的8%、5%。在8月4日當天掛牌協議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鋭減至2萬噸、117.4萬元,雙雙創下開市以來的新低。

不但如此,記者從一個月走勢看,成交規模下降明顯。尤其在8月12日成交不足萬噸,僅為6001噸

總體來説,市場價格波動相對平緩,但交易量不高。全國碳市場交易價格以48元作為開盤價,目前最高成交價為61.07元,日成交量除了首日為410萬噸,一般在幾萬到30萬噸之間變化,50萬噸以上的很少。

對於近期交易量的不理想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8月13日在 “碳中和高峯論壇”上表示,交易量比較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剛剛啓動,很多企業還沒有完成開户工作。目前企業的交易賬户開户率為80%左右,企業的資金賬户開户量比較低,影響了企業入市操作。

二是此次納入交易的企業大多沒有參與過地方試點交易。這些企業對碳交易流程、管理方法、管理意識的理解都還有所欠缺。企業參與市場交易的意願還有待提高。他説,下一步要重點做好企業開户工作,進一步開展培訓和能力建設工作。交易所方面,應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確保市場運行規範、合規;維護市場平穩,讓價格在合理區間波動。同時,積極提高交易規模,提升流動性。

完善體系碳交易體系 建立健全碳交易期貨市場

8月13日,廣州期貨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朱麗紅在碳中和高峯論壇指出,“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具有必要性,‘雙碳’目標意義深遠,目標的實現需要金融支持。碳定價是碳金融創新的基礎,而形成有效碳定價需要建立期貨市場。 ”

朱麗紅表示,現階段發電行業已納入碳市場,配額總量約40億噸,按照當前碳價50元/噸計算,名義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參考過去八年碳排放權現貨交易試點情況,按照控排企業具有交易意願的配額規模佔配額分配總量的10%計算,約為200億元,這對於一個期貨品種來説,可供交割實物量相對較小。

同時當前碳排放權現貨市場採用的是一對一的全額交易機制,這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存在交易透明度不夠、流動性不足、資金佔用成本高、交易效率較低,且容易衍生風險等問題,而碳排放權期貨具有交易成本低、連續性好、透明度高等特點。

最後朱麗紅認為,碳排放權現貨市場以碳配額的現貨交易為主要目的,碳排放權期貨市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定價。市場規模和現貨制度體系是影響碳排放權期貨制度設計的重要因素,期待碳排放權現貨市場不斷優化完善,為碳排放權期貨的適時推出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