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格局因何而變
世界各國都已經注意到,全球製造業的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明顯變化。是什麼在推動這種變化產生呢?
產業在大空間尺度的分佈,是無數企業生產區位佈局決策的集中體現,而企業選擇將生產經營部門或價值鏈環節佈局在哪一個區位,是出於實現利潤最大化的考量,其中涉及要素價格、要素組合的效率以及與生產組織、銷售過程相關的運輸成本、交易成本等。也就是説,生產的空間格局既取決於產業的內在特徵與運行規律,又涉及各國的比較優勢,還會受到技術變革、外部衝擊、國際政治經濟關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正是這些方面因素的發展變化及其相互交織與作用,推動着全球製造業格局的演變。
更好理解這一問題,我們需關注其中幾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一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稟賦變化。
每一種產業或者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特定的生產要素投入。比如,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製造環節需要大量的低成本勞動力;資源加工產業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資源;高技術產業和研發設計環節需要大量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等等。不同國家和地區通常具有不同的要素條件和資源稟賦。如果產業資本能夠自由流動,就會根據產業與價值鏈環節的要素投入需求,將其佈局在最具資源稟賦優勢的區位,實現較低的產品交付總成本。
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稟賦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高級生產要素會隨着經濟發展和資源投入而發生變化。比如,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隨之上漲,這個國家原本具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就會逐步減弱,使相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具有更低成本優勢的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但如果這一國家又積累形成了新的優勢,就會加強對其他產業的吸引力,形成國內產業的更替。相應地,製造業的產業格局也會隨着不同區位資源稟賦的變化而變化。
要看到,能否真正發揮出資源稟賦的優勢,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這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經濟的發展會帶來用户需求的擴張,推動市場規模和結構的變化,這就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佈局決策。具體來看,靠近大規模的市場,企業不但能夠節約運輸成本,而且能更加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進而對需求變化作出快速反應。在一些情況下,靠近市場可能會由於要素組合不是最優、規模經濟效應難以充分發揮等原因造成生產環節上的成本不佔優勢,但是運輸成本的節約和供應鏈的靈活性仍然會使其成為整體上更優的選擇。
二是技術變革會從多個方面影響產業格局。
技術變革會影響產業結構。一些新技術的商業化會形成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對原有的產品或服務形成替代,從而形成新產業。
技術變革使資源稟賦的重要性發生變化。由於新技術的出現,一些以前比較重要的資源,其作用會下降;一些曾經沒有價值的資源,反而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這就造成部分原本具有資源優勢的地區,相關產業會逐步衰落,而新的生產要素豐富的地區則可能獲得快速發展的機會。
技術變革能降低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是影響企業向用户交付產品最終成本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和運輸技術的發展總體上使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這使得生產接近用户的重要性逐步降低。
技術變革會改變產品的形態與生產交付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製造與服務、硬件與軟件的深度融合,一些原本依託物質載體存在的產品(如音樂、音像)可以完全以數字化的形態傳遞、交付、使用,企業可以從向最終用户交付實物產品轉向藉助互聯網遠程提供服務,還有一些產品可以實現產品原型的數字化傳輸和在用户端通過3D打印等技術實現物質形態的復現。這些都將對產業格局產生影響。
三是自然災害等外部衝擊影響產業鏈供應鏈佈局。
自然災害、疫情等外部衝擊具有突發性、不可預測性,這些因素會劇烈改變短期供給和需求,使全球供應鏈遭遇挑戰,進而對生產要素的組織調配、生產的區位選擇等產生影響。比如,日本是世界重要的汽車零部件、電子元器件供應國,2011年3月日本發生地震和海嘯,造成日本國內企業的大面積停產,一些關鍵汽車和電子零部件的供應嚴重不足,從而促使一些跨國公司考慮推動供應鏈供應來源的多元化。又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供應鏈遭受衝擊,供應鏈本土化的重要性也因此被重新認識。
在生產的全球化水平較低、各國之間主要開展產業間分工的時期,由於外部衝擊大多在局部發生,因此其對生產活動的影響也多是區域性的。但是在今天,世界各國的供應鏈環環相扣,相互之間高度依賴,特別是汽車、電子等產業的產品複雜程度高、產業鏈條長、國際化水平高。高度細化的全球產業分工在顯著提高生產總體效率的同時,也使供應鏈變得更加脆弱,一旦由於外部衝擊造成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停擺,全球範圍內的整個產業都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國際政治經濟關係對產業格局也會產生重要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為改變生產要素和最終產品的流動性。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存在顯著差異,土地以及附着其上的自然資源、區位條件等完全無法流動,人力資本的流動則受到各國邊境管理和國內就業規定的限制。相比之下,最終產品、資本、技術的流動性較高。要素和產品的流動性越高,各個產業和產業的各環節就越會按照其要素投入特徵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稟賦,以及目標市場、運輸成本等經濟因素的綜合考慮來佈局生產能力;反之,當要素和產品的流動受到阻滯時,產業格局形成過程中經濟因素的作用就會下降,這也會影響企業生產的區位選擇和全球產業的空間格局。
全球製造業產業格局演變的複雜性由此可見一斑。對此,我們既要高度關注,又要深入分析,更好把握產業格局變化表象背後的真正根源和演進脈絡。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