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叮咚買菜“最好”一季財報的紅與黑?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奇偶派”,作者:黑加侖,編輯:釗,鉛筆道經授權發佈。

2022年2月的中旬,叮咚買菜終於交出了一份看似還不錯的答卷。

單從財報來看,2021年Q4堪稱是叮咚買菜創立以來的“甜蜜期”。四季度營收和GMV同比雙增、虧損率收窄、在大本營上海甚至開始實現全面盈利。

當然,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是,叮咚買菜仍舊在虧損,這期相對“優異”的財報只能夠説明處於戰略轉型期的叮咚買菜正在慢慢修補前期留下的巨大窟窿。

作為生鮮電商行業的頭部品牌,為了市場份額,前期難免會經歷“投入換增長”的燒錢期。從2021Q4的財報來看,戰略收縮的確發揮了阻止虧損進一步擴大的作用。

另一個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持續吃緊的現金流。

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為52.3億元,其中現金部分僅為6.6億元,總額環比減少約16億元。對於一個季度要燒掉10多億的叮咚買菜來講,形勢不容樂觀。

喜憂參半的財報

2021Q4財報中,叮咚買菜終於中止了虧損不斷擴大的頹勢。

四季度中,淨虧損為10.96億元,相較於2020年Q4的12.46億元,同比下降了12%。相較於2021年Q3的20.11億元,環比下降了45%。

另外,其他相關核心數據也有驚喜。2021年Q4中,叮咚買菜營收為54.84億元,同比增長了72%,毛利率也環比增長了9.5%,來到了27.7%。GMV達到了60.04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預製菜業務表現強勁,貢獻了近17%的業務佔比。

值得一提的是,叮咚買菜在財報中宣佈,其大本營上海區域已於2021年12月實現了整體盈利,長三角地區也在第四季度實現UE(單位經濟模型)翻正。

數據來源:叮咚買菜財報  單位:億元  奇偶派製圖

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第四季度是叮咚買菜成立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個季度,營收實現了高速增長”。

當然,在這份頗多亮點的財報中,也藏匿着叮咚買菜未來發展的隱憂。

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儘管虧損正在收窄,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一個季度虧損10億元的叮咚買菜,短期內要實現扭虧為盈仍舊十分具有挑戰性,並且還要面臨增速放緩的風險。

四季度54.84億元的營收,看似繼續維持了高水準,但同時這也是叮咚買菜自2019年Q1以來,首次錄得季度營收環比負增長,環比下降幅度達到了11%。用降低營收的方式換取虧損的收窄,顯然不是長遠的方法。

另一方面,縱觀2021年叮咚買菜的全年虧損數據,同樣令人感到觸目驚心。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叮咚買菜總虧損達到了64.29億元,不計表現最“好”的四季度,前三季度中累計虧損為53.33億元。意味着平均每個季度要虧掉17.8億元。

2019年至2021年三年中,叮咚買菜的淨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以及64.29億元。累計虧損總額達到了近115億元。

而伴隨連綿不斷虧損的,是與日俱增的現金流壓力。根據2021年Q4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為52.3億元,其中現金部分僅為6.63億元。總額還不及叮咚買菜年度虧損總額。

相較於2021年Q3,總額環比下降了16億元。現金部分也由30.98億元驟減為如今的6.63億元,下降幅度達到了78.6%。

數據來源:叮咚買菜財報  單位:億元  奇偶派製圖

具體來看,無論是經營活動還是融資活動,吃緊的現金流讓叮咚買菜都難以大展拳腳。

數據顯示,2021年Q4叮咚買菜經營活動現金淨額為-17.63億元,去年同期為-9.22億元;融資活動現金淨額為4.14億元,去年同期為7.87億元。

與此同時,叮咚買菜還揹負了20.6億元的應付賬款和31億元的短期借款。無論是持續下降的現金流還是高額的債務,對於需要在持續高投入的生鮮電商行業生存的叮咚買菜來説,都算不上好消息。

事實上,現金流的壓力早已困擾這家生鮮電商賽道的領軍者許久。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除開IPO輪和天使輪,叮咚買菜在三年時間裏共進行了9輪融資。

當然,與近115億元的年度總虧損相比,融資金額多少顯得有點“入不敷出”。

而在二級市場,叮咚買菜也沒有表現出強大的募資能力,去年6月公司成功登陸紐交所時,僅僅以23.5美元的發行價募資到8500萬美元的淨額。

在過去的2021年,叮咚買菜的流動性水平持續下降。據統計全年四季度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分別為56.15億元、72.86億元、68.17億元、52.31億元。其中2021年Q4的環比下降幅度為23.3%,為年度最高。

而在最新一季公佈的財報中,叮咚買菜依然飽受現金流壓力的困擾。

燒錢換量難奏效

2021年8月,叮咚買菜正式調整了自身戰略規劃,從“規模優先,兼顧效率”開始向“效率優先,兼顧規模”轉變。

在隨後2021年Q3財報中,叮咚買菜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為72.86億元,成為了叮咚買菜最後的“富裕”時期。

自2017年5月上線以來,叮咚買菜以近乎瘋狂的資金投入,換來了簡單粗暴的營收增速。從2018年到2020年三年時間,叮咚買菜的GMV總額由7.4億元瘋狂攀升至130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319.2%。與此同時,公司依仗的前置倉模式也讓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2020年叮咚買菜公佈的數據顯示,公司銷貨成本佔比為62.8%,配送費用在公司總成本中佔比27.9%。其中,前置倉高額的建倉成本、水電、人工成本等因素擠佔了叮咚買菜本就有限的盈利空間。

此前,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曾透露,單個前置倉盈利條件十分苛刻。平均日成交額需超過6.5萬才能避免虧損。

或許是意識到燒錢的玩法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叮咚買菜便有了本章開頭所述的戰略轉變。或者説,從某種意義上,叮咚買菜正在向吃緊的現金流“屈服”。

數據來源:叮咚買菜財報  單位:億元  奇偶派製圖

據其最新財報中顯示,叮咚買菜目前擁有約60個城市分選中心和約1400個前置倉。相較於三季度僅新增25個前置倉,創造服務收入不足7000萬元。而整個三季度中叮咚買菜也僅上線了一座新城市。

並且,在戰略上做減法,對於仍處於上升期的叮咚買菜也造成了一定的打擊。2021Q4,公司首次錄得季度營收環比負增長,主要營收來源產品收入為 54.1億元,環比下降11.6%。

而更低的拓新速度,也讓叮咚買菜會員收入增長放緩,環比增長率由三季度的57.4%下降到四季度的3.6%。

在現金流堪憂的狀況下,叮咚買菜能夠複製上海模式嗎?

事實上,至少從品牌內部來看,上海區域首次實現盈利的成績,的的確確讓梁昌霖對於叮咚買菜的未來,有了更大的抱負。在最新一季財報電話會上,這位生鮮電商巨頭的創始人計劃,到2022年底,在36個城市全面盈利。

當然,不是用以前那套燒錢換投入的方式。2021年結束,叮咚買菜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剩下6.63億元,而同季度中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高達17.62億元。

而從短期來看,上海地區的盈利的案例也不能直接被照搬至叮咚買菜佈局的其他35座城市。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據統計,叮咚買菜在上海地區的平均客單價超過66元,每單毛利率超28%,分選中心的加工和幹線運輸的費用率為6%,前置倉履單的費用率是15%。

相比於叮咚買菜整體60元的客單價、27.7%的毛利率、17.86億元的履約成本和32%的履約費用率,上海的數據要明顯優於全國。

外加作為超一線城市的上海,訂單密度大、分選中心和前置倉的固定費用被攤薄、產品種類更加豐富。這些都是叮咚買菜為什麼能夠在上海有着更高的客單價和更低的履約費用率的直接原因。

然而,這套邏輯想要在其他35個城市實現則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2021年Q4中,叮咚買菜高達近18億元的履約成本佔據了總營收的32.6%。在大本營上海,這一比例為21%。

在下沉市場甚至是新一線城市中,消費者對於用“高價”堆砌的商品力顯然會更加敏感。

奇偶派(jioupai)通過走訪發現在定位國內精品超市的ole超市裏,一款“亞麻籽豬”產品的售價為33.8元,而完全相同的產品在叮咚買菜APP中售價為37.8元。

在以預製菜賽道為代表的自有品牌中,叮咚買菜有更大的空間利用高客單價來實現毛利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深圳等和上海市場類似的區域,叮咚買菜的GMV數據已經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距離梁昌霖心中的日單量1000單的盈利門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到下沉市場,消費者更容易展現出對於價格變動的排斥,高客單價和低履約成本的願景目前還停留在理論上。

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超過一半,距離叮咚買菜制定的2022Q2結束實現長三角地區全面盈利只有四個月出頭的時間。

未來,在其他35個城市裏,資金吃緊的叮咚買菜還能打動在其眼中完成了“消費升級”的年輕人嗎?

顯然,留給這家生鮮電商巨頭的空間和時間都不太多了。

寫在最後

“現金儲備足夠支撐到我們盈利的那一天”,面對外界反覆質疑的現金流問題,創始人梁昌霖在最新一季財報電話會上反覆強調。

數據顯示,叮咚買菜目前的現金儲備為52億元,消息稱獲批和正在審批的銀行授信也有9億元。

對於處於戰略轉型期的叮咚買菜來説,其戰略重心正在從全國向長三角區域收縮。與此同時,它也在丟失大批價格敏感的低客單價消費羣體,企圖提升對於“高價值人羣”的復購率。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Q4財報中,圍繞“交易用户數量”的關鍵數據並沒有得以公佈。

所以,這樣一個看似壯士斷腕的戰略轉型,是否符合生鮮電商賽道的發展規律,又能否打動市場和投資人?

從叮咚買菜公佈的最“好”的一季財報中,我們並未能看出端倪。

參考資料:

1.《調整戰略打法,叮咚買菜上海盈利模式可複製嗎?|看財報》鈦媒體APP;

2.《全年虧損超64億,叮咚買菜深度破發,募資難現金吃緊》野火財經;

3.《別被叮咚財報“騙了”:距跑通盈利路徑還很遠》極點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