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警惕地區間過度競爭產生負面效應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7月17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的“2022宏觀形勢年度論壇·夏季年會”在北京舉行。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論壇上表示,需要警惕地區間過度競爭產生的負面效應,地區間的相互競爭比拼經濟增速和規模,被認為是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內在動力之一,但地區競爭過度的集結推進,也會帶來負面的效應。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
黃奇帆表示,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衝擊、俄烏衝突,還有主要發達國家通脹高企的多重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復甦增長嚴重受挫,全球性、系統性的經濟和金融風險持續引進,而當前我們國家的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只有認真辦好自己的事,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他指出,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疏通國內大循環的堵點。當下改革重點就是建設統一大市場,這是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超大規模潛力,形成世界經濟強大引力的頭等大事,是跟內循環、雙循環格局互相呼應的大事,是進一步推動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事。
黃奇帆表示,目前城鄉二元架構導致市場分割,主要表現在要素配置方面,勞動力在城鄉的流動、區域的流動仍有不少束縛,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機制還在探索。商品服務方面,一些地方在農村流通的商品,與城市的同類商品看着很像,但質量標準差得很遠。在交通物流市場設施等公共服務方面,城鄉之間差距比較顯著,制約着商品要素自由流動,反過來加劇城鄉發展的不平衡。
“地區間過度競爭產生的負面效應,地方保護等阻礙市場優勝劣汰功能的發揮,會導致低水平重複建設。近幾年來,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優勢,這種現象在減少,但國內市場體系中一定範圍還是存在着這種問題。”黃奇帆説。
他同時建議,持之以恆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是實現原始創新、基礎創新、科技創新所必需。黃奇帆分析,“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後提出要在“十四五”末將這一比例提到8%左右,2035年進一步提升到15%左右,期待在此基礎上,到2035年將基礎研究的研發費用提到15%左右,並在以後繼續逐步提高。
他還表示,中小企業能使得老百姓富裕起來,但中小企業領域不能光是幾千萬個小的企業,還要培育中小企業“脊樑骨”,大體上需要15%的中小企業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中小企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