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亞洲“動大刀”,日元“助攻”,美媒:與美元作對不可能贏
被刀掠過的歐洲不忍直視,資本外流已經不能形容經濟的悽慘,歐元現在靠着歐洲央行撐着一口氣——加息,然而最大援助未必能夠有效。
就現在南歐這些國家的債務水平,利率一旦在零以上,每年能賺的錢變成了要還的錢,一裏一外就得搭多少財政税收進去,這部分錢本來是要補貼民眾防通脹,這麼一算歐元也許能一時得意,但也可能一步深淵。
就連以往吃肉的德國也不行了,天然氣沒了,俄羅斯10天維護時間嚇得德國度日如年,不僅如此德意志也背叛了自己的諾言——2035放棄“碳中和”,以往這哥們兒是最喜歡站在道德高點説話的。
歐元能有今天不僅僅是美元搞的鬼,歐盟,歐元區都有問題,德國更是逃不了干係。
歐洲這攤事還沒完,不過油水實在榨不出來多少了,所以美元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亞洲。
之前試探性地對人民幣發起進攻,看起來的小有所得,實際上資本不是外流,而是連美國自己的財富都在迴流中國。
因此,美元不得不將目標放在亞洲另外兩個20年積累財富較多的地方——南亞的印度和東盟。
先説印度,作為大宗商品進口國,印度面臨着特別的壓力,不過也一直在採取積極措施來遏制資本外流的規模。
然而烏克蘭戰爭印度站到了美國對立面,美元就不會輕易放過盧比,先指示華爾街大規模從印度股市撤退,直接帶動了盧比匯率邁向80。
為了抵禦衝擊,印度外匯儲備在過去半年中減少了450億美元以上,即便如此匯率今年還是跌了6.6%。
再説東盟,20多年前以美國華爾街為首的金融巨鱷先割泰國,再搞馬來西亞,最後波及整個東盟。
多年以後,美元又一次剝削,這次又是泰國最嚴重,泰銖跌了8%,過去半年外匯儲備爆降10%。
此時的泰國經濟仍舊在新冠疫情中掙扎,為了穩住大局,泰央行一直都保持較寬鬆的貨幣措施,甚至不得不放開旅行限制來增加收入。
當然,這一波大馬也沒消停,股市不濟,通脹水平比美國高得多,無奈之下跟着美聯儲加息,可惜折騰了半天貨幣也跌了5.5%(注:新興市場貨幣年波動3%對經濟影響就會十分明顯)。
相對好過的唯有印尼,作為全球上半年出口強勁的市場,光是賣煤炭一個月就賺50億美元,這還不算其他原材料及食品,正因如此一直未曾加息。
東盟其他經濟體日子就更不好過了,老撾被美元整個債務出現問題,緬甸直接被制裁,柬埔寨各種求助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和印尼一樣商品出口帶來一波紅利,然後跟着美國左混右混,如果長期下去遲早要栽大跟頭。
話説,這個時候日本又來了,財長打算在巴厘島再和耶倫聊聊,根據日本官員的説法,日元波動沒事,不要太快就行,言外之意支持美元收割,不過給日元貶值些許緩衝時間。
有意思的是,4-5月美元第一波收割的時候,人民幣受到波及,從6.3到了6.8,日元就來了一次作惡,125貶到135。
當時日本財長也找耶倫聊了一次,話語中也是一個意思,日元遵守G7規矩,貶值可以不要太快。
都知道日本和韓國不對付,所以這一次貶值除了亞洲南部,韓國也被日元坑了一把,匯率衝破風險值——1300。
滿打滿算到現在也就4個月,美元已經在亞洲搞了兩次事情,日元都在“助攻”,以目前美聯儲的態度,通脹不停,加息不停,可預見的未來亞洲經濟要難受一陣子了。
不僅如此,《華爾街日報》發文指出,無論亞洲央行做什麼動作,提高利率防資本外流,甚至在外增加投資,貨幣想要喘息就得看美聯儲顏色,所有的動作都證明他們是在與美元打一場不會贏的戰鬥。
值得一提,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貿易影響,中國在亞洲具有絕對領導力,美國想在亞洲撈一把大的概率很小,不能説無果而終,但大失所望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