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行業嚴監管政策的加碼,我國信託發行整體呈現下滑態勢。用益信託最新數據顯示,7月我國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2157只集合信託產品,累計市場規模達1815.3億元;相比6月,發行數量鋭減32%,融資金額下滑14.2%。
另外,根據普益標準最新數據顯示,上週(7月24日-7月30日)共有42家信託公司發行了294款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6款,降幅為2.0%。其中有238款產品公佈了募集規模,平均計劃募集規模為1.17億元,與前一週相比減少0.77億元,降幅為39.7%。
對此,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表示,從過往的情況看,7、8月份是信託展業相對較少的時間段,預計短期內信託產品的投放不會有太大的增長。另外,信託發行滑坡一個重要原因是房企信託融資渠道的不斷降温。
用益信託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全行業房地產信託產品共發行503只,規模總計583.8億元,而6月份則是599只,697.6億元的規模。7月發行只數上減少了16%,在融資額度上也下降了16.3%。
中國信登指出,新成立融資類信託產品規模的下降,體現了行業積極遵行監管要求,持續“壓通道、控地產”的監管政策執行力度。
另一方面,標品信託發行逆勢受青睞。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從監管要求來看,2018年資管新規的發佈與近年來為實現行業風險可控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推動了信託行業關注併發力標品業務的趨勢;另一方面,對信託公司來説,迴歸信託本源,發展標品化、淨值化產品,提升自身的主動管理能力,有利於行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
事實上,除發行量的明顯下滑外,近來信託產品收益率也在“縮水”。以上週為例,全周共有104款新成立產品公佈了預期收益率,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68%,環比回落0.35個百分點,降幅為4.95%。
中誠信託在研報中表示,影響本輪集合信託收益率下行的主要因素有兩點:一是非標資產融資成本普遍下滑,這是由於優質資產變得稀缺,但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上的資金變多,形成所謂“資產荒”;二是集合信託業務結構調整,市場和政策綜合影響下,傳統非標融資業務佔比逐漸收縮,信託公司紛紛轉型投資標準資產,因而拉低了集合信託整體收益率水平。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