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和訊財經 張星鈺
8月25日盤後,美爾雅(600107)發佈2022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4億元,同比下降1.12%;淨利潤虧損623.11萬元,同比盈轉虧,降幅達到435.47%。
圖源:上市公司公告
作為一家老牌服裝公司,美爾雅近日卻跨界動作頻繁:一邊欲剝離期貨這一優勢業務板塊以聚焦主業,一邊又欲試水儲能儲氣業務。與此同時,總經理一職年內已3次變更,公司持續經營情況備受關注。
三大不利因素壓頂
扣非淨利潤剛“轉正”上半年又現虧損
對於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原因,美爾雅表示,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國內外疫情仍在持續,消費者購買力不足,加之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公司旗下部分門店出現暫時關閉或人員限流等情況,給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壓力;二是人民幣兑日元匯率貶值,匯兑損失增加;三是參股子公司美爾雅期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美爾雅期貨”)業績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公司投資收益減少。
中報同樣披露,上半年,按照權益法核算,美爾雅對參股的美爾雅期貨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為1034.16萬元,同比減少1309.66萬元,已經腰斬。
圖源:上市公司公告
從近年數據來看,美爾雅業績早已發出“盈利預警”。2013年至2020年,公司扣非淨利潤連續8年虧損,累計虧損超過8800萬元,直到2021年才成功“轉正”,該年實現扣非淨利潤1623萬元。好景不長,2022年上半年扣非淨利潤重回虧損,為虧損890.64萬元。
圖源:東方財富網
轉手期貨業務“緋聞”四起
剝離優質資產意在“支持主業升級發展”
不過,美爾雅也即將與期貨業務“分手”了。
似是早有徵兆,今年5月,美爾雅已開始計劃甩手期貨資產,擬向湖北正涵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正涵投資”)轉讓其所持有的美爾雅期貨45.08%的股權,並預計將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本次股權轉讓前,美爾雅、正涵投資分別持有美爾雅期貨45.08%、29.98%的股權;股權轉讓後,正涵投資將成為持股75.06%的控股股東。由於正涵投資背後是保健酒“勁酒”,此舉也令市場遐想連篇,勁酒是否意在“借殼”上市?但相關傳聞美爾雅以一紙公告否認。當然,這是後話了。
圖源:上市公司公告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美爾雅期貨已經成為業績的重要貢獻力量。既然並非劣質資產,美爾雅為何還要執意剝離?
美爾雅期貨成立於1995年,是業內一家老牌期貨公司,主營商品期貨經紀業務、金融期貨經紀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
經梳理後發現,2020年,美爾雅期貨為美爾雅貢獻的投資收益為2104.55萬元,貢獻的投資收益比上年增長107.63%,佔公司淨利潤的比例達到16.5%。
圖源:上市公司公告
2021年,美爾雅期貨傳統經紀業務大幅提高,權益規模有所突破,超額完成年度日均權益目標,規模、收入、淨利潤實現同步增長,該年實現淨利潤9159.12萬元,較上年增加96.19%。來自美爾雅期貨的投資收益增加,也成為了美爾雅2021年扣非淨利潤扭虧的相當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本次轉手美爾雅期貨的初衷,美爾雅則表示,“通過出售財務性投資資產回籠資金,有利於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改善財務結構和資產結構,提升現金流水平,進一步集中資源支持主營業務的升級與發展,更好的保障主營業務未來發展的資金需要,鞏固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確保公司穩健運營。”
不玩金融後又欲追風新能源
跨界經營能力有待檢驗
聲稱將進一步聚焦主業的美爾雅,在新能源風起之時,又蠢蠢欲動。
7月1日,美爾雅與阿拉善盟新能燃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新能燃氣”)簽署合作協議,公司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投資新能燃氣全資子公司內蒙古致遠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儲能儲氣項目。未來,雙方將結合各自業務特色及競爭優勢,在資源開發、能源管輸、儲能儲氣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促進區域能源項目發展,共同推動雙方業務發展。
“在努力提升主業質量的同時,拓展新的業務範圍,構築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美爾雅稱這是本次合作的目的。
天眼查同時顯示,由美爾雅100%持股、認繳500萬元的貴州中能世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於8月5日成立。這是一家以從事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為主的企業,經營範圍包含儲能技術服務;煤炭及製品銷售;合同能源管理;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等。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板塊持續火熱,亦有不少公司紛紛跨界佈局新能源。但意在延伸產業鏈、還是蹭熱度?都需要投資者注意。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佈局新能源產業鏈的上市公司超過30家,其中不乏紡服企業。比如,以男裝為主營業務的紅豆股份(600400)日前宣佈,控股子公司紅日風能擬與超壹動力投資建設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製造項目;森馬服飾(002563)全資子公司森馬投資也掏出了1000萬元,擬參投“湧金系”公司投資半導體、新能源等領域。
市場人士指出,新能源是未來經濟轉型發展趨勢,上市公司跨界佈局新能源尋找新的增長點,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有益嘗試。這同時也要求上市公司要具備良好的技術、資金、管理優勢,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就此,美爾雅則表示,公司尚未開展該行業的實際業務,相關的專業人員儲備及項目儲備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專業人員儲備和項目儲備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亦有投資者評論,“除了一份框架協議外,看不到任何實質性的涉足意向和準備”。
圖源:東方財富股吧
總經理職位燙手?
年內已有3任總經理先後辭職
跨界經營策略搖擺之際,上半年美爾雅高管同樣變動頻繁。
2021年12月,大名鼎鼎的“中植系”董事長、也是美爾雅原實際控制人解直錕因病逝世。
今年1月,經過系列股權變更後,鄭繼平成為美爾雅的實際控制人。
隨後,美爾雅也迎來了高管變動潮。先是3月,陳京南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總經理及代董事會秘書職務。鄭繼平為新任董事長並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由原常務副總經理段雯彥接任總經理一職。
不過,段雯彥擔任一個多月的總經理後,4月便因“工作內容調整”而辭職,但仍在美爾雅擔任常務總經理。
新任總經理鄭安博上任一個多月後,於5月再次上演火速辭職,接任者則是自己的“前任”段雯彥。同一時間辭職的還有財務總監張瑤,該職則由趙娜接任。
而伴隨着2022年中報發佈,美爾雅最新聘任田豐為公司副總經理,聘任石睿為公司董事會秘書。這也意味着,自2021年11月後,肩負信披重任的董事會秘書一職終於結束了空缺、被代行職責的狀態。
和訊財經曾就本文涉及疑問致電美爾雅證券部,但被對方告知“以公司公告為準,我們現在是窗口期,不接受採訪”,隨後電話被掛斷。
當下,服裝的生意並不好做:行業增速放緩、利潤空間收窄、競爭較為激烈,同時還受上游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逐年遞增等不利因素叨擾。
在此之下,美爾雅選擇以多元化經營應對外界變化。然而,跨界經營並非易事,尤其跨越到與主營業務並不相關領域時,更充滿了若干不確定性。和訊財經同時注意到,公司此前已有跨界失敗的先例。公開報道顯示,2016年民間金融大發展之時,公司擬與中植集團共同投資設立黑龍江中植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後來不了了之;2020年又決定轉型醫藥領域,擬以2.3億元收購眾友股份旗下的青海眾友100%股權,但這一重大資產重組計劃不到一年便被終止。公司此次“牽手”新能源能否順利,和訊財經亦會關注後續進展。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